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音律和谐 鱼水情深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3-09-12 15:17:00

  音律和谐 鱼水情深——2010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音乐述评

  长于描情的音乐艺术在综合性晚会中历来就有渲染气氛、刻画意境,甚至串联全场的有机组合作用。今年的“双拥”晚会的歌舞包括带有音乐的朗诵、杂技和情景剧等12个节目,均以音乐为经纬,音乐作为视听相统一的晚会构成要素为人们提供了诸多的“看点”。

  三阙歌舞 立意悠远

  歌舞《神州欢腾贺新春》《和谐中华》和《阳光路上》三阙歌舞作为晚会的发端、中轴和终场,将“虎年辞岁迎新春”、“各族军民共建和谐家园”和“展望科学发展阳光大道”三大含义诠释了晚会的整体内容。

  歌舞《神州欢腾贺新春》(赵思恩词、王猛曲)的音乐一开始,就有民歌的欢腾与雀跃相得益彰,方兴未艾的音响配合舞台灯光的骤然增强,形成了观众的第一个兴奋点。随着乐曲的回旋与渐进,在委婉的过渡后,龙腾虎跃般的热烈舞蹈与“小老虎”的欢呼登场相继推出,喜庆的音调更迭与舞队的中国红、湛蓝、莲花白的色彩更替交相辉映,令人耳目一新。舞兴尽酣处,导出了贺春、闹春的热情高歌。华夏民族的旋律带着强烈的色彩变幻,音乐语汇的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与我国交响音乐经典《“春节”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歌舞《和谐中华》(屈塬词、孟庆云曲、刘琦编曲)由维吾尔族歌手巴哈尔古丽领军的11位各族歌手共唱同一首歌。其中,藏族、彝族、蒙族、汉族等歌手欢聚一堂,代表56个民族各领其风韵。自欢乐的引子开始,欢快的舞蹈节奏贯穿全曲,短句、长句交互铺陈,吴娜、王丽达、索朗旺姆、阿鲁阿卓、王庆爽、严当当等在花团锦簇的伴舞中咏唱着祖国大家庭的和谐之音。

  歌舞《阳光路上》(甲丁、晓岭词,张宏光曲)不同于昔日终场的刻意张扬,也不要极度恢宏的音响。歌唱家彭丽媛在掌声中翩然上场,经过激情的酝酿,音乐豁然开朗,高潮迭起的音型推波逐浪。一首轻音乐风格圆舞曲,洋溢着轻松、欢乐的气氛。

  三阙歌舞音乐伴随着由“张灯结彩”、经“花团锦簇”到“轻歌曼舞”的三大场面直至终场,对和谐未来的畅想构成了悠远的意境。人们在这终场之余,心中还是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平静。

  四阙弦歌 豪壮深情

  歌曲创作和演唱是人们在音乐节目中的关注点,这场晚会有两个合唱节目和两首男女声二重唱。

  京剧与交响合唱《科学发展谱新篇》(张志高词,刘畅、徐晓明曲)是展示晚会主旨的点题之作和正式开篇,由10位京剧演员与各有100多人的解放军合唱团、解放军交响乐团共同表演。作品以“板腔体”结构演绎京剧的“皮簧腔”曲调,讴歌了国家内政、外交及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的大好形势,表达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再创美好未来的心愿。声势浩大的导板合唱像是拉开了礼赞祖国壮丽河山的序幕,高亢的老生、粗犷的黑头(花脸)、委婉的青衣、豪爽的老旦各擅所长,在时时穿插的伴唱与合唱中,以京腔京韵抒发着华夏豪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锣鼓管弦齐鸣的交响乐队现场演奏发挥了任何音响设备也无法替代的渲染功能,使听众忘我地沉浸在欢庆佳节的兴奋之中。

  二重唱《心连心》(阎肃词,刘青曲,鄂矛编曲)由王宏伟、谭晶演唱。歌声悄然而入,两短一长的乐句在一波三折的升华中悠远绵长。以“西北汉子”著称的王宏伟一反常态,显得亲切、淳朴;底蕴醇厚、常擅言情的谭晶,在淡雅之中显露着真意。值得称道的是,久违了的二声部写作在成名歌手重唱中回归,为听众留下了些许的企盼。

  男声合唱《行进在你的目光里》(贺东久词,刘琦、郑健曲,陈黔编曲)以舞台形式再现了国庆大阅兵的壮阔景象。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与武警文工团组成的合唱队分为7排,每排30多人,总共200多人。前四排身着海陆空三军的军官服饰,在舞台后端叠置成三层楼的是头戴钢盔的三军士兵。解放军、海军和武警三支军乐团100多人的联合乐队以宏大的音响,与合唱队一起构成了排山倒海般的阵容。在郑健简捷、有效的指挥下,精准的声音控制尤其引人瞩目。合唱队出其不意地以高位置“半声”低回环绕,展示着丰富的力度变化能力,高潮到来之时歌声又是此起彼伏、山摇地动。

  男声合唱的第二首歌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之歌》(集体词,印青曲),与前述的京剧行当相媲美,男高音刘斌、吕继宏,男中音佟铁鑫、聂建华在掌声中走向前台。以雄健、沉稳著称的“兵汉子”刘斌首先起唱,其他三位“汉子”随即进入与合唱队的交相呼应。队列歌曲简洁、有力的音乐形象,经过两次领唱导引齐唱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复调性合唱,在丰富的发展中凸现了军歌鼓壮军威的阳刚之美,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

  二重唱《和风吹来蓝蓝的天》(王晓岭词,刘琦曲)由阎维文和宋祖英演唱。流畅的引子伴着天幕上的蓝天白云,好似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朴实无华的旋律浸透着含蓄的情意,随着乐思的渐次展开,阎维文的“帅哥”身段和宋祖英的真挚投入迎来了阵阵掌声。

  这四阙声乐作品着意复述着豪情、激情到亲情、深情的延伸,将晚会情绪起伏引向最后的意境。

  两阙舞乐 刚柔相济

  女子舞蹈《江山如画》(印青曲)就像一首抒情诗,从天幕可以先后看到“江”和“山”的写意。引子中,筝的演奏犹如波光粼粼,衬托着水中芙蓉的诗情画意。女声吟诵的音乐主题辽阔隽永,大提琴醇厚的陈述和筝的动感韵律娓娓道来,乐曲的起承转合恰如行云流水。天幕化为绵绵的群山,伴着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倾诉,音乐经过筝的转接,随着层层翻新、流畅自然的乐思发展,最初的赞叹主题终于如期而至。人们欣赏着舞蹈,感受着东方“印象主义”的音乐风韵,陶醉在这意犹未尽之中……

  男子舞蹈《跨越》(鄂矛曲)恰似异峰突起,把人们带入了紧张的军事演习场面中。乐曲开端,急促的秒表“滴哒”声定下了剑拔弩张、兵贵神速的基调,音乐层层揭示着叱吒风云的场面。在风声鹤唳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配合着机械化行军的颠簸感,号角长鸣催人奋进,活跃紧凑的音型隐喻着战术的灵活机动,一往无前的形象穿插于弦乐的感叹之声,战场白热化的阶段到来了,“紧拉慢唱”似的喧嚣把钢铁劲旅的形象“定格”于动态的雄姿之中。人们惊呼:恰如电影“大片”一样过瘾!

  优秀的舞蹈音乐脱离了舞蹈,也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精品。这两阕舞蹈音乐从女子的柔情转为男儿的豪情,其刚柔相济的品格也积聚了全场情绪起伏的持续发展动力。人们不禁引经据典:“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感受着“高山流水”这一点睛之笔的神韵。

  三朵奇葩 诗意言情

  情景诗朗诵、杂技、情景短剧三阕非音乐节目均有音乐伴随,恰如晚会百花丛中的三朵奇葩,且均以诗意言情而著称。

  称为“情景诗朗诵”的配乐诗表演《鱼水情》(印青、刘琦配乐)分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近年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纪实等场景,集中突出了生死相依的军民亲情,配乐也为这一主题的表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诗朗诵的配乐以一个真挚、深情的旋律为主要线索,伴随主持人及旁白人的话语,配合每一特定情境的音乐也陆续穿插其中。在抗日战争的场景中,一位大娘为救护八路军伤员,让儿子引开日寇的追击而献身的场面激动了全场观众的心,成为晚会最突出的“动情点”。强烈的戏剧性配乐描画出环境的险恶和形势的急迫,当舍身引开敌人的儿子中弹之时,紧张到极度的音乐嘎然而止……儿子一声“娘”的呼唤,紧接着八路军伤员认娘的呼喊,再接全场演员的急切呼应——音乐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贝多芬说过:“语言止处即是音乐的开始。”在这里,音乐和语言倒换了位置——音乐的终止就是呼唤的开始,渐次加强的音乐紧张度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应有造势的功能。其他如,土地革命时期场景中引用《十送红军》的女声吟唱,解放战争场面乘胜前进的战场描写,汶川地震场面中大提琴如泣如诉的“独白”和小提琴亲切的抚慰,相关场景深沉、悲怆的追思等等,都为诗的表演发挥了渲染、刻画、铺垫的重要作用,推波助澜地实现了诗句的内涵——军队和人民的血肉亲情。

  传统的杂技音乐似乎只是技艺玩耍的陪衬,偶然配合一些惊险的动作已是非凡之举。当今的杂技早与编导艺术相结合,整体的艺术构思把技艺表演融汇于总体意境的框架之中,这自然也对音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杂技《星空畅想》(鄂矛曲)中,高超的技艺融入了人们征服宇宙的冥想,这里的音乐也发散着太空幽情。在极富动感的第一部分,无论是遥遥星空中竖琴珠落玉盘的余响,还是大力拼搏的快板节奏,更有欢呼式的音响配合着凌空而跃的高潮。荧光吊环徐徐落下,第二部分以爵士风琴音色的悠扬“歌声”为开端。弦乐的流淌沁人肺腑,排比句式的音型积累着又一个高潮。类似“交响编舞法”的处理——当身着“轮廓灯”的“超人”由“主体”位置转为伴舞时,那些灵动的音型也成为下一支旋律的伴奏。第三部分的“太空女”将立体的几何图形玩味于“掌戏”之中,体验着“掌控”宇宙奥秘的喜悦,音乐的“魔方”就带着悠然自得的诗意渐渐而去。

  类似“戏剧小品”的情景短剧《山村喜事》(鄂矛配乐)自然是“说话多,音乐少”,追求有限的音乐篇幅恰到好处却是音乐家的难题。短剧以一首经典定“眉批”,完成了画龙点睛的创意。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延安“双拥运动”的名作《拥军花鼓》(安波填词)有幸担此重任,它以热烈的喜庆气氛点出了短剧及至整台晚会的主旨,唤起了人们对“双拥”活动久远的记忆,也体现出全国人民延续至今的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三朵奇葩之中,诗朗诵好比是“正剧诗”,杂技好比“幻想诗”,短剧则是妙语珠玑的“打油诗”。“三诗”立意明确,寓言于表的是业已走向当代的的军民情。

  这台晚会的音乐浓淡相宜,意蕴隽永绵长,值得深思,值得体味。“巍巍乎”,人民军队的豪情、激情似巍峨高耸的山岳,“洋洋乎”人民群众的亲情、深情似汪洋的江河湖海。在晚会面对全国观众的时刻,我们期待的正是这新时代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柴志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