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原作意识,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
来源:中国声乐家协会 编辑:马俊芳 2016-11-18 15:50:00
二、从作品中寻求演唱的音色与风格
在对一部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时,除了要根据歌词和音乐来确定演唱时的角色、感情基调以及意境外,还要善于从作品中寻求演唱的音色和风格。如果说将作品的歌词旋律准确唱出算是达到所谓的“形似”,那么准确地把握演唱的音色和风格才算达到了“神似”。
1.恰当地运用不同的音色
歌唱的音色是建立在科学发声状态基础上的特殊音色,是歌者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极其重要的手段。我们应学会用各种不同的音色来准确刻画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以此来增强歌唱的感染力。在利用音色塑造音乐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我们要善于把握对象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在表现人物时,一定要分析人物的年龄、角色以及性格等方面的特征,以便在歌唱时对不同的音色有所选择。
歌唱中恰当运用音色不但能准确塑造音乐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而且在描绘歌唱意境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歌者,还应该努力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和体验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音色,建立自己的“音色存储区”,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演唱服务。同时,演唱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需要来调整自己的音色固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因为调整自己的音色而改变了自己歌唱发声的基本状态,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说,对歌唱音色的调整是建立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只顾表达情感的需要将音色随心所欲地“设计”,结果只能是因“情”害“声”,使歌唱失去应有的艺术魅力。
2.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态度和个性特征不同,在处理题材、表现手法和技巧运用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而形成不同作者的不同风采和格调。谈到声乐作品的风格问题,这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对声乐演唱者的要求。
任何一部声乐作品的产生都渗透着一定的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民族因素。为了更准确地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我们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特点,只有对它们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才会有助于对作品内容进行风格上更深层次的把握。对于作品的历史风格(或时代风格),由于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必然会留下历史的烙印,具有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的限定。我们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时,必须要弄清词曲作者在创作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来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尽一切可能使自己去熟悉和体验声乐作品创作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倾向以及创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相关信息,创造使自己置身声乐作品创作者进行原始创作的历史空间,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以便更真切地体验与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风貌。声乐教育家黎信昌曾经说:“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练声练对了,声音很好,就记住这种声音往各种歌曲里套,我觉得那是最坏的事。”同样,对于声乐作品,歌者若能将作品的历史风貌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再现,这既是对声乐作品历史意义及个性的尊重,同时也是使声乐表演艺术获得明确社会意义的根本保证。关于声乐作品的地域民族风格。声乐作品在创作时除了受到一定的历史时代影响外,地域和民族上的差异同样会带来作品风格的千变万化,歌者同样要认真研究并掌握各种不同地域民族的风格特点,使自己的声乐表演更加真实和富有感染力。
另外,对于本民族历史上的一些声乐作品,由于无法回到那个时代,我们只能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了解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并从中进一步把握作品所具有的民族风格特点。因此,对于作品的地域民族风格,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掌握一些与其有关的资料,也就是前面所谈的间接的艺术经验,积累的艺术经验越多,把握作品也就会越准确。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