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崇高心智的“言说”艺术

来源:上音学报   编辑:王丹丹   2016-09-04 14:22:00   作者:王丹丹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艺术特征,它涵盖了作品在形态、内涵和情感方面的所有特征,体现出作曲家的气质、个性与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文化、民族、社会、时代、历史的影响。参照古典修辞学的评判标准,一部杰出的音乐作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体裁形态的正确性与合适性;二,文辞文采的艺创性和修饰性;三,个性品致的明晰性和趣雅性;四,时代历史的宏大性和卓越性。

  体裁形态的正确性与合适性,指的是作曲家是否能够得当地运用各种音乐元素,有效地进行音乐布局和组织,从而形成与音乐内涵相适应的恰如其分的音乐体裁与外在形态,这是一个音乐创作者首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文辞文采的艺创性和修饰性,是指作曲家在正确把握了基本作曲原则基础上,能够以富于想象力的优美华丽的“辞藻”来修饰音乐作品的能力。 “辞藻”意为“诗文中工巧的词语,常指运用的典故和古人诗文中现成词语”,意义大致等同于“典故”。音乐创作中的“辞藻”具有相同的含义,作曲家往往借用前人音乐作品中的主题素材,作为类似“主导动机”的音乐符号,或表现与原曲相同相似的形象情景,或暗示某事件、物体、气氛和思想感情,钱仁康先生称之为“音乐典故”。但笔者认为音乐修辞学中的“文辞文采”,不仅体现在作曲家创作中“引经据典”的深厚学养,更体现在作曲家以妥帖的音乐语言细腻地刻画出音乐所欲表达的形、物、事、思的玄妙手段,这种作曲的奥妙难以言说,狭义上略有“词语描绘”的意思,在具体手法上和“修辞学”一样多运用隐喻象征,广义则是概括了作曲家驾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曲式、对位、配器等技法的能力。一部音乐作品的质量高下,就取决于作曲家的“文辞文采”,作曲家如能对音乐元素进行正确的组织布局,在音乐推进的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音乐手段进行“描绘”,并适当地“用典”,使得音乐作品的形态与内涵相称,作品将会具有赏心悦耳的音响美和深邃耐寻的意境美。

  个性品致的明晰性和趣雅性,指的是作曲家通过音乐作品的呈现,反映出自身的艺术个性及对音乐审美的独特品致,这两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溶于作品中的。作曲家创作的艺术个性,通常体现在对某种体裁形式的擅长,对音乐语言的细节化偏好上,如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管弦乐配器法上的天赋异禀,使他成为贝多芬之后最杰出的交响音乐作曲家之一,而波兰作曲家肖邦则对钢琴独奏语言情有独钟,创作遍及所有钢琴独奏体裁,他是西方音乐史中唯一一位以独奏音乐与众多交响音乐大师相抗衡的人物,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师。作曲家对音乐形式和音乐语言的特殊青睐,与作曲家自身的性格气质密切相关,如巴赫宗教声乐的虔敬热烈、贝多芬交响曲的雄伟壮丽、莫扎特歌剧的细腻多情,都是非常明确可辨的,所有因素最终塑造成音乐作品的精神面貌,清晰地表达出作曲者的个人风格。

  时代历史的宏大性和卓越性,指的是音乐作品应该具有宽阔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并且还应是同时代同类作品中卓尔不群和出类拔萃的杰作。这方面堪称楷模的当属贝多芬,其交响曲以千锤百炼的“英雄”形象贯穿始终,不仅表达了作曲家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决心,也反映出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的巨大时代特征,而作曲家为适应这宏大题材,在交响曲体裁和奏鸣曲形式方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更是为整个西方音乐史树立了凝神仰慕的丰碑。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与贝多芬同处一个时代的舒伯特、罗西尼等作曲家,音乐中极少触及宏大的时代性。

  “文采”在音乐创作中,是包罗万象的一个修辞术语,它是对作曲家创作技能的全部评判标准最精准简练的形容,又涵盖了作曲家因作品显现出来的个人特性,及其受到的历史、时代、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而最终形成的音乐总体艺术特征,这即是通常说的“音乐风格”。风格的研究,始终是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和音乐分析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它既是辩证的也是自律的,它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具有系统性和共同性特征,但同时,个性、独特性和变异性受到更多的关注,且是最具意趣和最耐人寻味的方面,是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永恒的课题。

  4.记忆(memory)

  在罗马修辞术中指“将说法、言辞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牢牢记在心中”,是在言说构思铺排饰以文采之后、即将发表之前的必经阶段,古典修辞学一再强调“超强的记忆”对于演说家的重要性,《罗马修辞手册》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一是逐字记忆法,二是利用背景或情境的联想进行记忆。

  “记忆”在“音乐修辞学”中,通常涵盖两层含义,一是指对音乐音响的瞬间记忆能力,音乐是流动不停留的,不能“绕梁三日”,音乐家只有对音乐音响极度敏锐,能够“过耳不忘”,才有反复回味斟酌的余地;二是指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的结构框架,有序地将“发明”和“谋篇”的音乐设计规划一一实现,不受到临时激情催发而带来的大规模改动而使创作初衷面目全非。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记忆”也是需通过大量训练实践获得的一种基本技能,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5.发表(delivery)

  在罗马修辞术中指“优雅地对声音、表情和动作加以调节”。《罗马修辞手册》认为“发表”是比修辞前四个阶段更为重要的阶段,在古典修辞学的著作典籍中,它最早探讨了演说者在进行“发表”时应具有的“声音品质”和“身体运动”,前者被细分为“音量、稳定性和灵活度”三个方面,后者则对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等进行了归纳,这样,“通过控制动作和表情,使正在发表的言说更具可信性。”

  “音乐修辞学”的“发表”阶段,包含过程与意义截然不同的两个层面的活动:首先,作曲家将头脑中生成并定型的对音乐作品的总体规划设计(囊括了音乐创意的“发明”、音乐结构的“谋篇”、对音乐局部细节的修饰雕琢并由此形成的“文采”、按照结构布局顺序进行“记忆”的四个阶段),以优雅恰当的音乐语言进行记录,不仅呈现出音乐展现过程的结构框架,也以详尽的音乐符号尽力对表演进行指示,还提供了一个能使表演者进行联觉想象的依据文本。这个文本是音乐形态物质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乐谱”,是为“一度创作”;但记录下来的乐谱形式与实际表演显现出的音响效果是大相径庭的,阅读乐谱,是不可能经历音乐流动的过程,感受期间对音乐美的体验的,乐谱仅是一种符号记录,使得这种符号获得生命活跃起来,唯有通过音乐表演。优秀的音乐表演,绝不是按部就班地忠实再现作曲家的意图,而是在准确把握作品基本风格的同时,结合表演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顺应表演者的个人艺术特点,并以听众可能的反馈为参照,创造性地进行表演,音乐表演是“音乐修辞学”中“发表”的精华与核心,是为“二度创造”。与古典修辞术的“发表”一样,音乐表演是以优雅的方式,调节声音、表情和动作,将以乐谱文本形式存在的音乐符号记录,用富于人性的活态形式表达出来,使听众在充分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激发情感,从而达到部分的理智被掌控、与作曲者产生共鸣的目的,这即是“劝服”的效果。

  一部音乐作品的产生过程,就是“音乐修辞”的过程,从音乐理念创意的“发明”,到音乐素材铺排和结构布局的“谋篇”,直到对音乐语汇进行修饰的细节“文采”及结合作曲家个性和文化历史等时代性特征的“风格”形成,到最终音乐言辞顺序的“记忆”,通过表演艺术家创造性的“发表”,实则是对音乐作品的全面创意规划设计,“作曲”行为,实则是优雅的“音乐修辞”行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