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感性的智慧与内心的真情

来源:阿里山图书馆   编辑:周海宏   2016-08-14 14:31:00   作者:周海宏

  (三)

  也许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与观念,第一次听到秦文琛的作品时,就立即吸引了我对他的关注。我是用听觉来判断秦文琛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我是用心灵来感受他作品的情感与精神内涵的。从我第一次开始听他的作品,到写出评论他的《宏大的悲歌》,直到现在写这篇序言,我都从来没有和他交流过,没有想去了解他的创作动机、创作观念、作品表现的意图、技术手法等,原因在于,我遇到过很多作曲家,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言论不能落实在作品的音响上,从而让听者从听觉感受与内心体验中领悟到他们的言论所宣称的东西;在音乐审美的领域,我不听信作曲家的言论,我依赖自己聆听音乐过程中的直感;我更相信我来自听觉的直观感受、来自内心的原发体验。我从秦文琛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复杂-精致,自由-严谨,奇异-自然,意外-流畅的音响组织结构;惊诧于他对音乐音响结构完整性与统一性的控制力;惊诧于他的作品在带给人强烈、惊异震撼的同时让人感到自然而流畅;惊诧于他对声音控制与把握的细腻与微妙。在他作品中透出的感性智慧的高度,加之宏大的气势与高远的意境,让我对他产生高山仰止的距离感;但我又为他作品中情感表达的丰富、细腻、深沉、真挚而感动,这种感人至深的真情令人觉得他的作品与人心贴近,很亲切。他的作品给人的深刻感,不是简单靠理性分析与归纳就可以概括的;他的作品给人的情感体验,也不是靠简单的日常情感联想就能够明确把握的。体验他的作品同样需要感性的智慧与真情的投入。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对他的作品着迷。

  写到这里,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以平等对话的姿态为一个人的作品评论集写序,这些溢美之辞,犹如出自一个粉丝对偶像的莫名崇拜。但是我没有这种顾虑。因为我坚信,创作应该发乎真情,评论更应该发乎真情。我自己说自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是一个用全身心感受音乐的人,是一个会被音乐感动得不能自制人;我认为,一个人在聆听音乐时应该率性归真、返朴童心,我特别讨厌在音乐评论中看到狡猾的政治家嘴脸;不想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时候,还考虑社会生存策略,给自己也给被评论人留有回旋的余地;我很希望在这样一个文集序言中,暴露一个对音乐艺术充满笃敬之心的人,一个用全身心感受音乐的人,一个尤其在音乐中不能容忍虚假与耍小聪明的人,一个认真的思索者的真实态度。作为一个态度的拥有者,请允许我在此放纵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表达我对秦文琛作品的热爱;我也感谢这本评论文集中文章的作者们,他们旁证了我对秦文琛作品的热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偏好,不仅仅是出于直观的感性体验,更不是空穴来风的胡吹胡擂;当然,我更要感谢秦文琛,感谢他让我在自己的一生中有缘结识并近距离地接近了一位世界级的作曲家。

  本文是为《秦文琛的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所做的序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