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当代影像声乐表演文化刍议

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编辑:张燚   2015-06-14 15:25:00   作者:张燚

  【内容摘要】声乐表演与影像的结合是声乐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文化发展的必要,还是现实的必需。影像改变了声乐表演的接受和构成状态,并制造出新形式的声乐表演艺术家,但其魔力并不足以构成代替现场声乐表演的理由。

  【关键词】影像 现场 声乐表演

  1.声乐表演与影像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自古以来,人类对影像就有一种渴盼。宋代高承编著的《事物纪原》记载,早在公元前140年左右灯影就已诞生,随之由单帧灯影发展到能演绎一定故事情节的灯影戏,到11世纪的宋代达到鼎盛。在欧洲,17世纪发明了幻灯,1853年,奥地利的乌却梯沃斯又把旋盘装进里面,“活动幻灯”面世。即便这些影像都是剪、绘而成,形象粗鄙、动作简单、画面断裂、篇幅短小,却也让当时的人们颇为兴奋以至趋之若鹜。

  1895年12月28日,电影的诞生揭开了影像文化史上的崭新一页;而35年后电视的呱呱坠地又迈开了影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以前人们通过电影这个在剧院中打开的窗口眺望世界,此后人们则可以这个窗口直接搬回家中、开在卧室。现代社会,信息的占有极为重要,而信息量又极为庞大,人们无法事必躬亲——我们需要更新形式的媒介;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升,精神却更为紧张、焦虑——我们需要更多形式的艺术。于是影像文化蓬勃发展,后来居上,其巨大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早在电影诞生后短短数月的默片时代,电影家们就开始用器乐、歌唱、语言躲在银幕后现场配音了——这时还主要是声乐对电影的支持。1927年,标志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的《爵士歌王》更是以歌舞取胜;1936年,地球上第一次播放电视,歌唱就粉墨登场并成为主角——此时,影像因声乐表演而精彩,声乐表演因影像而强大,二者开始互助、互融。

  既然影像技术已经出现、并且如此茁壮成长,声乐表演就再不能无动于衷。

  2.声乐表演与影像的结合是文化的必要

  影像是综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在时间维度上需要声音的丰富,在空间向面上需要造型的优美。声乐囊括了音乐的感染力、嗓音的亲和力和语言的叙述、概括力;声乐表演则兼有舞蹈的柔顺、武术的刚劲以及雕塑的深沉。

  音乐具有表述的非语义性、对象的非对应性和表情的多义性,沉浸在音乐中可以任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这是一个优点。但我们也要看到画面和音乐可以互补、可以对音乐作品的抽象有所突破,为人们打开另一种可能。

  我们不拒绝音乐和影像在各自独立的方向继续深入,但同样不能排除音乐和影像结合为一体的可能。何况歌唱本身就具有表演性,需要视听综合的方式加以记录,歌唱的表演也需要镜头重新整合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声乐作为时间艺术本来没有具形性,但不是说它就绝对不需要影像的激发和深化、不需要影像赋予歌唱新的表现新的境界。并且声乐是具有语义性的,它的“所指”(signified)也可以是具体的,它的“能指”(signifier)辅以影视画面的形式也就算得上顺理成章。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信息吸收活动中,视觉作用占据了83%的比率,听觉11%,其它所有感官才分享了剩余的6%;三天以上的信息记忆保持率,视觉为20%,听觉为10%,而视听结合则可以达到68%!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视听更是基本霸占了全部的席位。

  当两者在影像声乐表演的“场”中联姻,就与人们建立起来了“全息”的交流方式,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和审美效果并不是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数字的简单叠加,而是“立方”,一种全新的审美、“现场”以至“超现场”的图景感受。

  影像为人类建立起来超时空超文本的立体化交流方式,并成为现实的超现实、超现实的现实,如真如幻,使人如入其境、又如出其界。影像给人的感受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你不仅亲眼看到天使在空中飞翔、事实如此精彩,而且听到她的翅膀拍击空气的声音。

  3.声乐表演与影像的结合是现实的必需

  作为传媒,影视能够同时传输声音、语言、文字、符号、图片、动画等,有着巨大的整合性;对观众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有着巨大的包容性;电视信号每秒钟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电视终端进入家家户户,有着巨大的便利性。作为艺术,影视可以吸收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精华,画面清晰、形象生动,可塑性大、表现力强;影视表演和声乐表演都是表演艺术,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影视已经是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每个城市都会有数座电影院,每个时段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去目睹自己的“白日梦”(电影业的不景气并不说明看影片的人数减少,他们只是换了场所);电视更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社会上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而没有电视的家庭少而再少。统计数字表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家庭平均拥有1.83台电视机,平均每人花在电视机前的时间达到7小时。我国到1999年底城镇居民的电视观众也达到了97%,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拥有了两台以上的电视。电脑在全世界的普及更是有目共睹。

  作为媒体的影视是印刷、广播媒体望尘莫及的。在法国,单单晚间8点钟的电视新闻的观众就比法国所有早报和晚报的读者加在一起还要多,更别说没有读报传统、文盲率又高得多的中国。

  作为艺术的影视,其能量同样是其他艺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部书的出版能有十万本就不得了(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而电影、肥皂剧的受众动辄数以亿计。一部也许无聊的《还珠格格》让小燕子飞进千家万户,一部可能莫名其妙的《卧虎藏龙》使李安蜚声全球——试问除了影视又有哪些艺术形象、艺术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这么多人的关注?

  谢东的《笑脸》出来两年无人喝彩,后来制成MTV才有了“常常的想,现在的你”红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如果没有和“flash”的动画接合也就只有唱给自己听听的份了……作为艺术的发展,声乐及其表演必然有一条路通向影视这个综合能力最强、最有活力的艺术;作为艺术的传播,声乐及其表演也不得不借助并适应影视这个强势媒介。

  即使影像没有这样的力量,声乐及其表演也应该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种种可能——因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多指向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