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
来源:琴筝国乐 编辑:乐音 2014-05-08 15:12:00
作者:刘红博士(香港道乐团)
谈到道教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首先得从更广阔的范围提及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及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认为道教进入中期以后,对许多文化领域的辐射作用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大凡一种重要宗教,都有四个层次,从内到外,一为宗教信仰(基本宗旨),二为宗教理论(教义、学说、戒律),三为宗教实体(宗教组织、设施、活动),四为宗教文化(在宗教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多层多向文化)。宗教文化是关于宗教的最广泛的概念,道教文化的涵盖面极宽,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都染上了一层道教色彩,道教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因此,近代文豪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1、道教与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方面,道教仙话与民间传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从道教的八仙,嬗变出「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等许多生动的民间故事,流传极广。作家文学方面,李白号称「谪仙人」,他的一些诗歌表现了仙风道骨,超逸不俗;又如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道教内容。
2、道教与民间习俗
道教许多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民间习俗,代代相传,蔚然成风气。如丧葬要请道士诵经修福,超度亡灵;春节以道观为基地举办庙会,进行民间祈神、游艺、商业等综合性节日活动;岁时节令,天灾疫疾,斋醮祭祀,求福免祸等。
3、《道藏》与传统文化
道教典籍在汇集编辑过程中,不断容纳大量与道教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类学术着作,至最后编成《道藏》。它不仅是道书总集,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大系,包罗万象,丰富无比。以其多而杂,使学者望而生畏;又以其多而杂,使它成为难究底蕴的文化资料宝库。《道藏》在内容上天文、地理、文学、生物、化学、医学、艺术,不一而足,是一部超大型中国思想文化史丛书,不仅研究道教史需要它,研究中国文化也需要它。
二、道教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
习惯上,一般将传统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曲艺音乐(亦称为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类。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其根基在民间,道教所润发出的道教音乐,也植根于民间。每当我们聆听道教音乐时,总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民间音乐风格。这种特性无可置疑的折映着道教音乐与地方民间音乐的血缘关系。具体而言,上述五类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其中的民歌、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都不同程度地与道教音乐相关联。
1、道教音乐与民歌
民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品种之一,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可以入歌唱诵的《诗经》。历史上逐步形成的说唱、戏曲、民间器乐曲等艺术形式也都广泛地受到民歌的影响,或说民歌是这些艺术品类的重要源泉。道教在其流传和发展中,始终淫浸在这民歌的大海之中,它的体内渗透着民歌的成分自不待言。如武当山道教音乐、山东崂山道曲、沈阳太清宫的东北新韵等,分别都包含有湖北民歌、胶东民歌、东北民歌的内容和特色。
2、道教音乐与曲艺(说唱)音乐
曲艺音乐,又称说唱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与语言音韵密切相结合的音乐特徵。全中国各地现存的曲艺品种有340多个,大致可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等五大类。以道情为例,它与道教音乐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情,也称渔鼓或渔鼓道情,其渊源便是道教音乐中的「道情音乐」。「道情」原为道士传经布道和募化时所唱的歌曲。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便是手捧渔鼓,这显然是道士唱道情的写照。道教的道情音乐是由唐代的「俗讲」演变而来。「俗讲」,是一种歌白相间的艺术形式,演唱时,先唱一首歌,叫做「押座文」,内容是解经题,接下来以白话讲述经文,终了再唱一首歌,叫做「解座文」。这一头一尾的歌曲是道教原有的「赞颂」音乐,而白话部分也不尽然「白」,这里往往包含着一定程度的韵律,而善音律的道人,讲唱起来更是饶有趣味,引人入胜。这种歌韵结合,有说有唱,自由发挥的「俗讲」形式,已经成为当时道教音乐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明清以来,道情音乐得到了很大发展。演唱者不再局限于道士,题材扩大,内容广泛。音乐上或采用当地其他曲种的声腔,或与其它曲种合流,渐渐演变为民间道情,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形式而盛行于民间。如河南坠子就是由道情发展而来,它是道情与「莺歌柳」(一种民间小调)结合的产物。
3、道教音乐与戏曲音乐
在许多地区的民间流传着一种道戏,如山东的「道情戏」,湖南、广西的「师道戏」,江苏的「僮子戏」、「香火戏」,贵州的「地戏」等。它们是道教和戏曲合二为一的产物,道戏演出既是道教的宗教活动,也是戏曲表演,这种文化现象生动地揭示了道教与戏曲的密切关系。道教音乐与戏曲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的混融现象,以至产生了道戏这种混融体。从总体上来看,道教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混融蕴含着二者的共性特徵,这些共性特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唱腔的结构以曲牌联缀和板式变化为基本程式;二、有节奏、有韵律的念白是道教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三、贯穿始终的打击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歌、舞、乐一体的综合音乐体制等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教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以及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区别反映了道教音乐和戏曲音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存在价值。
4、道教音乐与民间曲乐
民间器乐,是指用民族乐器演奏的民间乐曲。它的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各种乐器的独奏,还有不同乐器不同组合的齐奏、重奏、合奏等。不同乐器组合,加上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如陕西鼓乐、河北吹歌、苏南吹打、江南丝竹等。这些乐钟,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们与道教音乐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现代的道乐,与民间器乐的相互交往和彼此吸收的关系更为频密。如上海白云观道乐与江南丝竹、苏州玄妙观道乐与苏南吹打、河北巨鹿道教音乐与河北吹歌、西安城隍庙鼓乐与西安鼓乐、香港道乐与广东音乐、台湾道乐与福建南音等,从不同程度上表明了道乐与民间器乐的这种关系。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