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曲家报——歌唱的“三重性”

来源:《艺术教育》   编辑:乐音   2014-04-27 09:16:00

  内容摘要:自我感觉与实际效果的统一在声乐学习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如何做到自我感觉与实际效果的统一,是一个客观现实问题,也是演唱者掌控的难题。歌曲的二度创造性是歌者完整展现歌唱能力、诠释歌曲的主要环节,是一个歌者综合能力的展现。发声训练是歌唱技能、机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歌唱者形成良好的歌唱方法,获得歌唱的能力,完成“二度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自我感觉 客观效果 实际效果 发声训练

  一、自我感觉与效果的统一性

  自我感觉与实际效果的统一在声乐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复杂的环节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协调统一的客观和现实问题。如何做到自我感觉与效果的统一,歌唱者自我感觉与听众听到的声音的实际效果的差距的统一,是我们演唱者首要的掌控难题。

  歌唱中的自我感觉和客观效果经常是有差距的,有的时候相差甚远,甚至二者呈现相反的效果。用录音来分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呈现与演唱者良好的自我感觉截然不同的效果;二是呈现超出演唱者对声音自我感觉的效果,两者的人数比例基本是各占50%。著名歌唱家米?康潘纳利讲:“许多人对于自己的声音常常是受自己耳朵的欺骗。”伊.威康斯讲:“当我的喉咙(感觉)处于最良好的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人感到羞愧的声音。”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我们的歌唱之中,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不可以的。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歌唱感觉,同时,不同时期的歌唱技能的变化,演唱者的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是我们先天的生理条件。很多初学者都会感到自己的声音很大、很明亮,而听者听到的却是暗淡、小的声音,录音的效果更不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反之就不正常了。歌唱不是找感觉,它是一种歌唱器官机能的培养,但是往往学习声乐者大多数是从感觉入手,这样就会多走弯路。单凭感觉去寻找、理解、判断声音是不科学的,感觉是抓不着,摸不到的,每个人的感觉也不相同。所以,感觉与实际效果必然产生差异。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歌唱,去建立自己歌唱的高层建筑。肢体的可触摸与直观的部位动作是我们共同的法宝。

  歌唱中的自我感觉和客观效果的统一对声音的塑造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把感觉作为手段(中介)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发展和达到学习目的,但是不能依靠感觉来支配我们的歌唱,特别是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是有害的、不适宜的。发声器官的局部感觉与心理状态,在某个时期有各自的特点,总是处在一种变化之中。我们的目的就是掌握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与统一,在变化中求发展、求统一。“变”是学习和提高,“不变”是停止和倒退。因此,我们的歌唱就是在变与不变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不变乃至中庸的手段是得不到发展的,也是不现实的。同时,声音形象的树立不是感觉到的,而是创造的,这种创造是需要时间和毅力的,是一种意志的磨炼和思想境界的提升与修为。我们知道感觉是被动的,是从实践中得到的,这种感觉无法上升到理论,又怎么能指导实践呢?歌唱是一种主观思维下的行为,是大脑与心理活动的互动,通过你的声音和歌唱,让人们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样就达到了我们要做到的自我感觉与效果的统一。

  二、歌曲的二度创造性

  歌曲的二度创造性是歌者完整展现歌唱能力、诠释歌曲的主要环节,是一个歌者综合能力的展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我们已经讲了几十年了,仅仅用字、腔、声、情概括“二度创作”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涵盖更为宽泛的内容,比如,歌者的艺术修养、自身的年龄、阅历,这些都直接展现在歌者的“二度创作”中。所以,要明白歌唱的整体性,“二度创作”在整个演唱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指出:“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表达的形式来传达出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样的情感。” 歌唱中的情感是综合了多种表现的一种形式,即声音的表现、肢体的动作表现、面部表情等。情感是歌唱的催化剂和调味品,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重要技术环节,声音和技术是演唱和传达情感的手段,字是歌唱中的语言和表达的目的。艺术需要情感和夸张的表现,音乐艺术更需要情感的宣泄使之升华。但是这种情感的宣泄必须是来自于生活的,只有这种体验才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才会被大众接受。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唱者的喉舌。歌唱中的字和腔是否协调默契,直接决定歌唱者的咬字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声音表现是否流畅、圆润、准确。歌唱者还应当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因为歌唱语言属于文学范畴,其文学的艺术性直接反映歌曲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的风格,还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和处理字与声音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通俗地讲,我们的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的声音与语言相结合,增加我们表达的色彩并使它更具表现力。有了情感这条线,我们的语言、声音就有了活力。此外,还应该更加细致地去体验、感受原创的艺术性,咬、吐字的准确,这样歌唱才能更好地达意。著名作曲家、歌唱家培洛特托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他就无法给观众带来美感——歌唱者只有借助歌词,他们才能胜过器乐家。”歌词自身的特性给歌唱者带来的既是麻烦又是展现声音表现力的筹码。好的歌词加上好的旋律才是一首好的歌曲,好的歌曲还要有好的声音、好的表现来展示它。

  对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在语言的把握上也要不同,如:《黄河怨》中的宝贝的“贝”字,就出现了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弱声的带哭泣的效果;另一种是运用民族唱法中的“喷口”将“字”有力地喷出去,两种处理方法效果都很好。还有《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一句,那亲切甜美的民族风味,通过郭兰英独特的嗓音表现得韵味十足。每每想起那优美的旋律总会让你唱上几句,脑海中显现出歌唱家郭兰英的声情并茂的表演。当然,民族作品的风格应该遵从它的背景和地方特点,如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中大量运用了方言的咬字、吐字,与音乐风格和文化地域特色相结合得就很好,更加突出了演唱韵味和民族风格。

  三、发声训练的三个特性

  发声训练是完成歌唱整体训练的一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歌唱技能、机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它对歌唱者形成良好的歌唱方法、获得歌唱的表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性别和声部对于发声练习的要求、特色,练声曲的运用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运用的方法各式各样,程序自控。但是发声的训练目的是相同的,即获得良好的呼吸方法、稳定的喉头位置、声区的统一、共鸣腔体的运用、歌唱语言的艺术处理等。因此,有必要对发声训练进行科学、细致的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方法。

  (一)发声训练要有针对性。用“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来确定发声训练的针对性的意义是最贴切的。我们训练的目标是每一个个体,而不是群体,这就使得我们的训练要服从训练个体(歌唱者)的生理机能状况、嗓音特点,对他(她)们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制定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于不同程度水平的歌唱者来说,其针对性自然是不相同的,这种针对性是在整体训练计划中实施的,是有目的地针对当前突出存在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来实施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和带动我们的整体训练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发声训练要有阶段性。就是在整体训练的基础上,分阶段实施训练计划。这种阶段性是可变的,是根据学习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有必要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做到切合实际地进行计划和实施训练内容,做到“循序渐进,适时调整,切合实际”。因为我们不敢妄言能够计划培养歌唱家,声乐学习中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发声训练的阶段性,在教学中最具实际意义。阶段性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那些急于求成的歌唱者是一剂良药。阶段性训练同时也遵从了人的声区的划分,即自然声区、中声区、高声区而进行有目的的实施训练。三个声区各有特点,训练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需要教师掌握好各个环节,遵从“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施教。无论对于哪一个声部,中声区的训练是整个歌唱训练的重中之重,也是获得高声区的基础。特别是初级水平的歌唱者,这个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因为初学者自身对学习方法、目的、程序并不了解,可以说头脑一片空白,缺乏综合的鉴赏能力,无论老师的观点方法是否得当、正确,他们都会完全接受。所以,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择师更加重要。

  (三)发声训练要具灵活多样性。歌唱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各具特色,需要方法的灵活多样,在实际实施中训练的方法需要不断地变化和改进。训练的出发点不同,必然导致方法手段各异和多样性,正如卡鲁所讲:“有多少个歌唱家,就有多少种方法。”技能、技巧的获得需要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练声曲的选择和母音的应用非常重要,同时练声曲的上行与下行的目的要明确,母音的选择与共鸣腔体又是相关联的。切不可摇摆不定,“啊”母音的基础状态必须确立,然后逐渐适应其他母音的练习。练声曲并不是通用的,应当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需要灵活多变,对症下药。

  总之,声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各个技术环节,达到技术的熟练和运用的自如,全面提高歌唱艺术水平。我们研究和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为的是避免走弯路,更快、更好地获得歌唱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和展示个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职业学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