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记者 焱培 通讯员 刘姿麟 烟台报道
在烟台市中医医院的门诊接诊中,医生们遇到很多婴幼儿家长会因为孩子吃饭不好、生长速度不好,要求调理儿童脾胃,但追问儿童喂养史,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喂养方面的问题。近日,烟台市中医医院医生华庶结合大部分家长出现的喂养问题,作出了详尽的科普。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什么是好的饮食习惯呢?“简单讲,就是饿了要吃,吃了要饱,不吃零食,水果适量。展开讲,就是真正有较强的饥饿感才喂养,每次要喂饱,正餐中间不吃零食,水果不要多食。”华庶说。
孩子吃饱后,至下一次饥饿感强烈的一段时间内,不要进食其他食物,水果只是适量添加,以便让儿童的胃肠充分消化食物,同时又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全家一起吃饭,有良好的就餐氛围,让孩子向家长学习细嚼慢咽的进食技能,这样调整方能养护脾胃。
科学配比饮食营养
儿童摄入的总能量,有32%-35%的比例是用来生长和运动的,也就是说儿童不同于成人,要保证优质的营养素摄入及配比。包括必需脂肪酸、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乳糖及丰富的谷类食物)。
优质蛋白质有利于儿童的免疫力增强、肌肉增长、微量元素摄入,保持身材匀称度;适量碳水保证供能,可根据儿童身材匀称度调整碳水摄入的比例,比如婴幼儿有超重,需要减少碳水,体重偏轻,需要增加碳水。
华庶建议婴幼儿每日摄入1个鸡蛋,禽畜肉类和鱼虾类共50g-75g,奶和奶制品500ml-600ml。其中要特别注意纤维素的摄入,儿童肠道相对较长,肠蠕动相对较慢,易有功能性便秘,更需要适量的纤维素,以保证肠道的健康、排便的规律性。另外,不要用加量摄入水果的方式来通便,这样做往往达不到目标,反而影响正餐的摄入,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调整食物加工方式
华庶介绍,家长们要让宝宝能吃干不吃稀,干的食物相对提供更多的热量,并与消化液更好地混合,保证营养的吸收及脾胃的养护。能吃粗不吃细,食物的粗加工可以尽量多的保留营养。食物的加稠加粗有利于口腔协调性的锻炼,也有利于语言的发育。辅食添加的原则就是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添加辅食,并过渡到正常食物的过程,就是锻炼、适应固体食物的过程。
以上建议,适合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此阶段也是添加辅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年龄,合理饮食调整,可以满足儿童快速的生长发育所需,保证消化功能良好的运行。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