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医师节专访:烟台毓璜顶医院的昼与夜

2023-08-18 09:53: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焱培 徐小诺

  大众网记者 焱培 视频 徐小诺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王雅慧 烟台报道

  年门诊量近250万人次,住院患者17万余人次,手术量近9万例……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不论白昼还是黑夜,总能看到医生们为患者健康而奔波的身影。

  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在这个特殊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大众网记者将带领大家走进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与儿内科,记录下医生们不舍昼夜的工作日常。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争分夺秒守住患者“生命线” 奏响“医”路向前的交响曲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病房里管理患者,包括病人的出院、入院和住院管理,以及查房、患者手术、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等,第二部分则是门诊工作。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冰

  8月16日早上8点,记者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此时,晨间交接班的医护人员正在与神经内科主任李冰作交接班的汇报交流。李冰专注地聆听着汇报,并不时与医护们交流意见。在紧张有序的节奏中,神经内科团队结束了交接班工作,而这,只是整个科室繁忙白班的序曲,接下来他们将开始细致的查房工作。

  在李冰看来,查房的过程中不论是给有需要的患者查体,亦或者为团队中的年轻医生就具体病例讲解病情的鉴别诊断等知识,花上10分钟是经常的事情,因此,神经内科的查房最长可持续到上午11点。

神经内科病房交班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且复发率高的疾病类型。这类‘四高’的疾病,是我们神经内科最主要的患者群体。除此之外,还有脑膜炎、周围神经病、癫痫等疾病的患者。”李冰介绍,脑血管疾病是对社会和家庭影响都很深的疾病类型,所以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正因如此,神经内科门诊成为了烟台毓璜顶医院里门诊量最大的科室之一。

  在神经内科,即使每天有5到6名专家坐诊,每位专家也需要看诊约40到50名患者,每天的门诊量大约有200到300名病人。“我们上午的门诊经常要看到中午的12点或12点半,下午也经常要到5点半以后,最忙碌的时候,我在门诊看到了晚上6点半。”李冰介绍。

  2015年,神经介入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神经内科团队在第一时间引入该技术,使医疗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判断病变,并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彻底改变了部分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理想的情况。后续绿色通道的建立,更是让急救与治疗高度衔接,确保患者能够在关键时刻获得最及时的救助。时至今日,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在神经介入技术领域一直居于全国地级市医院的领先地位。

李冰在查房中指导团队医生

  在喜人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神经内科团队高度艰辛的付出。周二和周五是神经内科的常规手术日,手术医生们需要从清晨开始,一直忙碌至晚上9点甚至更晚,一天十几台手术是常事,年手术量能够达到1200台以上。在繁忙的手术安排中,医生们不仅需要保持专业技术,还要保持旺盛的精力,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此外,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科室神经介入手术团队的手机从不静音,随时准备为患者提供第一时间的救治。“科室最忙的一次一天做了二十多台手术,我那天就睡了几个小时,然后就起来忙第二天的工作了。”李冰说道。

  “时间就是生命。”李冰强调,不论是溶栓还是取栓,介入治疗抢救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在最佳的时间窗口(6小时内)开展救治,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术后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李冰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脑血管急症的症状往往不如心血管急症明显,如果得不到重视,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因此,如果突然出现说话不利索、一侧或者四肢的活动不畅等症状,一定要抓紧时间前往医院,及时治疗。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夜以继日矢志不渝 24小时“不打烊”的儿童健康守护者

  月明星稀的深夜,无数人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入睡,但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还有不少医生在为接踵而至的患儿和家长们忙碌不停。

  作为坚守在一线岗位的科室之一,诊室与病房是儿内科医师们最熟悉的“战场”。不过,如果白天的儿内科门诊尚可用按部就班来形容,那么走进夜间的儿内科急诊,则会见到这个科室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儿内科的患者群体决定了这个科室天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家长们白天忙于工作,加上患儿的病情往往都在夜间加重,导致儿内科夜间急诊医生的接诊量几乎每天都不逊于白天的门诊。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主任李爱敏

  据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李爱敏介绍,儿内科科室的夜班分为小夜班和大夜班。由于小夜班时段患者密度较高,每个小夜班都有两名医生值班,两人从下午5点半开始,分别值守到晚9点半和10点半,随后由一名医生接手晚9点到次日早上8点的大夜班。

  “我们科室不论小夜班还是大夜班,每天都要接诊100多名患者,如果遇到感染性疾病传播高峰,常常能看到130多人。也就是说,我们科室仅仅是每天晚上的两个班次加起来,就要看200多名患者。”根据李爱敏的回忆,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自己科室仅仅一个大夜班就接诊了170多名患者,此外,科室也经常接诊到包括意外伤害在内的一些危急重症患者,因此每天晚上都忙得不可开交。

工作中的儿内科急诊夜班医生

  面对这种情况,儿内科的医护团队自发成立了小夜班互助群,不论是当晚急诊病人较多,还是出现随救护车出诊以及院内抢救等紧急情况时,只要有人在群里发出求助信息,永远都能得到大家不求回报的倾力相助,令李爱敏十分感动。

  虽然李爱敏已有34年的从医经验,但对于她来说,无论与各类疾病多少次“交锋”、救治过多少危急重症患者,都难以避免被儿内科候诊区的情绪浪潮“传染”:患儿们痛苦的神情与哭闹声,家长们混杂着期盼与焦虑的目光……这份自己早就熟悉的景象,却每次都会令她揪心不已。

儿内科急诊导诊台前,抱着孩子就医的家长络绎不绝

  “其实,我们都希望能给孩子们看得再快一些,让患儿和家长少等待、少焦虑、少痛苦,但我们也要为每一名小患者的健康负责。如果单纯地缩减每个患者的诊治时间,就有可能导致误诊、漏诊,如果抽调更多的人手安排给夜班,又会影响到白天正常的工作轮转,所以在这里也希望家长们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守护好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李爱敏说。

  一袭白衣,他们为人民群众筑起健康长城;昼夜不息,他们用青春与行动诠释医者仁心。采访的时间过得很快,在匆忙地记者道别后,两位医生转头便继续与同事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他们给记者留下的,不仅是坚定而温暖的背影,更是心系患者、不负使命的医者情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祝福医师朋友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