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油画”很高级!2023“进所城 学手造 品非遗”青少年研学季走进烟台绒绣体验馆

2023-06-11 23:02:32 来源:  作者: 牟玺陆

同学们合影留念

活动现场

  大众网记者 牟玺陆 通讯员 赵海燕 烟台报道

  若将文化遗产喻为一座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花园,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则是其间一朵靓丽的奇葩。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烟台历史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优秀传统技艺与精湛现代制造工艺在这里交融结合,衍生出极具烟台特色的手造产品——烟台绒绣。6月11日,2023“进所城 学手造 品非遗”青少年研学季活动走进所城里烟台绒绣体验馆,绒绣老师们带领同学们现场观赏、学习绒绣的历史和技艺,从穿针引线到完成绣品,让孩子们体会烟台手造和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现场27名学生参加活动。

绒绣作品

绒绣老师进行针法教授

  烟台绒绣,又称毛线绣花,是由技艺高超的绣工将不同颜色的优质羊毛绒线,运用不同针法绣制在特制的钢丝布上,连缀成各种复杂漂亮的图案,制作成可供欣赏和实用的精美艺术品。烟台绒绣具有典型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特色,浑厚庄重,色彩丰富,表现手法细腻,以古朴凝重为主要特色,既有西方油画写实逼真的风采,更有东方书画恢宏喻意之神韵,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研究烟台开埠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2009年6月,烟台绒绣被列入烟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3月,鲁绣(烟台绒绣)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原烟台绒绣厂)被确定为唯一保护单位。2019年烟台绒绣作为芝罘区的代表,入选烟台市首批十大县域特色文化产品。

绒绣老师们现场教学

  “一把彩色绒线,经过绣师的巧妙构思,再历经扒针、掺针、乱针、打子、十字针等一系列针法,即成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绒绣作品。这些作品或是西方油彩的光鲜亮丽,或是写意山水的泼墨挥毫,或是花鸟虫鱼的明丽生动,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柔和细致,很具有立体感。”在绒绣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逐渐了解了绒绣区别于其他绣品的独特魅力,看着摆在面前的专用绣架和绣绷,同学们感到无比新奇,跃跃欲试。

唐淑娟老师指导孩子绣作

  现年81岁高龄的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烟台绒绣代表性传承人唐淑娟老师,首届烟台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李延翠老师都来到活动现场,亲自指导孩子们绣做。他们带领同学们从穿针引线开始学习,压线起针,运用绒绣的基本针法——方点针,绣制作品《我们的家》。“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少孩子教给她简单的上针下针,很快就能学会。”唐淑娟老师说道,学习绒绣需要对色彩有一定地认知,有美术基础更好,但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恒心,心静才能学得快。

学生们的绒绣作品《我们的家》

  现场绝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接触绒绣,对绒绣学习展现了极高的兴趣和天赋。“我觉得绣绒绣很有意思,虽然有不断重复的动作,但是绣的时候可以让我心静下来。而且和十字绣不同的是,它绣出来很好看,非常立体,像油画一样。等下我绣成功了,就把作品带回去送给我的班主任。”学生栾小轩说道。在绒绣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陆续将属于自己的绒绣作品完成。绒绣的样子慢慢在同学们心中扎根,在同学们手下活了起来。

石岩现场讲解技法

  谈及烟台绒绣的保护和传承现状,烟台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岩告诉记者,公司还在建昌街、南通路小学开设绒绣社团,开设青少年宫长期绒绣培训班,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绒绣课。“让青少年们了解绒绣,家长也会越来越多地接触了解,从而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播普及。”

活动现场

  据悉,为引导少年儿童厚植文化自信,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和非遗手造技艺之美,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展示芝罘文脉传承,提振文旅市场消费,助力精致舒美城市创建,芝罘区委宣传部、芝罘区文联、芝罘区教体局、烟台蓝天文旅、烟台市强国少年·红领巾宣讲团志愿服务队联合打造了2023“进所城 学手造 品非遗”青少年研学季,本次绒绣体验是研学季的第2场活动,之后还将继续探访芝罘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香的制作技艺,持续感受烟台非遗的魅力。

活动现场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