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相澎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王瑜 通讯员 车文雅 张烽菊 烟台报道
俗话说,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居家养老让老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但看护难、照料难又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烟台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90多万人,约90%的老年人是居家社区养老需求人群,其中16%的老年人属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翻身、吃饭、洗浴等“小事”成了一家人的“难事”。2024年,烟台市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同高质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了更有保障的居家照护。
在这件事儿上,烟台永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光波深有体会。2024年12月30日,烟台永弘集团携手绿城管理集团以“地产+康养”的战略布局创新,将在烟台市福山区打造一个集居住、商业、文化、医疗、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全龄康养社区,在老龄产业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说起打造这个项目的初衷,柳光波提到了养老“适老化”这个概念。
什么是“适老化”?柳光波说,举个例子,养老机构或者家庭中是否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的细节?养老地选择在异乡还是回到熟悉的地方,是否具备一定的医疗保障?“小病不出门就能解决,拥有不脱离的朋友圈,这些看似简单的需求,其实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无论是否追求生活品质,老年人首先都会考虑在老龄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远离失能。换句话说,也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柳光波告诉记者,基于“适老化”这个理念,他们决定在烟台市打造一个集“生活、乐活、健康”为一体的全龄康养社区。
“适老化”,也正是《实施意见》所考虑到的。从硬件上来讲,将持续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比如给老年人家庭进行地面平整硬化及防滑处理,降低意外风险;安装自动感应灯具、夜间照明装置,进行居家环境改善以及为老年人配备拐杖、轮椅/助行器、安装床边护栏等方式,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将不少于8200户,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在烟台市福山区,政府全力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布局,斥资500余万元搭建智慧养老平台,线上一键呼叫,线下上门服务,年平均服务达15508人次。投入30余万元,为609户独居老年人家庭上线“灵犀AI智慧无感看护系统”,24小时远程守护,高效解决独居老人看护难题。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并优先保障重度失能老年人的需求和未进行过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家庭。
从软件上来讲,烟台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俗来说就是把养老院“搬”进家、把服务“送”上门。以养老机构为依托,将专业的照护服务向家庭延伸,开展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服务。在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桃源里社区,受到居民频频点赞的社区食堂、热闹非凡的老年大学,早已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的关注,而即将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更是给在这里居住养老的人们多了一份健康保障,品质化、乐活化的居家养老社区正在这里悄然兴起,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让养老亦能享老。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工作既是关乎人民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烟台市民政局精准对接老年人日常所需尤其是解决生活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困境,创新推出了“爱心助浴、暖心过冬、安心居家、顺心助餐、仁心助医”为主题的“五心”助老服务项目,盯紧“小切口”做好“大民生”,积极打造“身边、床边、周边”幸福养老圈,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烟台市成功争取到了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争取中央支持资金2858万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该项目将建设不少于2600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不少于4800人次,让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更加从容、更有底气。
初审编辑:李相澎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