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基层宣讲
大众网记者 王静 通讯员 曹瀚丹 烟台报道
基层宣讲是加快党的先进理论和路线方针走入百姓家的“助推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调色板”。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牢牢把握基层宣讲三个核心要素,从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出发,找准问题、靶向发力,立足群众特点,整合宣讲力量,创新宣讲方式,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山间田野、大街小巷。
基层宣讲
着眼“讲什么” 用民意打磨宣讲作品
理论宣讲的重点是让百姓对党和政府产生认同感,将个人“小我”融入人民幸福的“大我”。因此,文化街道在宣讲内容选择上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多角度全方面,也要因材施教。
改变传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方式,向下宣讲与到基层调研摸实情相结合,做到群众关注什么就讲什么,街道联合社区组织开展消防、急救、健康等主题宣讲。11月22日,文化街道快活岭社区联合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辖区老年人进行义诊,并邀请学校老师现场讲授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小妙招,活动结束后反响热烈。
改变“漫灌”式的说教,针对不同年龄的“口味”和特点开展分层分众的“滴灌”。例如面对老年人,文化街道重点聚焦于“助老”,组织开展“书法+X”“学习强国”平台使用教学“重温千年古县”等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理论融入老年群体用得上、学得会的知识之中。面向基层群众,采用“文艺+宣讲”的形式,开展了“文艺宣讲进社区”“‘讲好家乡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文艺宣讲走进嵎峡河村”等活动,让群众在观看文艺节目的过程中,了解党的政策、聆听党的声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明确“谁来讲” 用人才夯实宣讲队伍
宣讲员队伍的组成应该广泛吸纳多方力量。10月起,文化街道推出“青年干部上讲堂”活动,组建一支以新兴力量为主的宣讲队伍,让年轻人走进基层,成长为能讲、会讲并且能讲清楚、讲透彻,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的基层宣讲骨干。作为芙蓉河社区最受群众喜爱的宣讲员,初凯文认为好的宣讲员要有宽阔的知识视野,只有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坚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基层宣讲的一颗“螺丝钉”。
聚焦“怎么讲” 用创新活化宣讲品牌
根据地方特色和人群类别,推陈出新。快活岭社区推出的“饺子议事会”“巧手剪出核心价值观”等活动,都是文化街道推行“互动化宣讲”的典型案例,这种宣讲打破了“讲台”的界限,和群众坐在一起、玩在一起、聊到一起,在“饺子宴”上孙大娘激动地拉着宣讲员的手,感慨道:“你们这群小年轻啊,讲的真好,跟你们一起包着饺子,听你们说这些国家政策、安全知识,我感觉你们像我孩子一样,下次有这种活动我还来!”
扩大宣讲范围。文化街道辖区地域大、范围广,因此在打造宣讲平台时,要充分与地域特色相结合,让宣讲员主动走到百姓身边,把宣讲地点全覆盖到楼前、树下、凉亭、集市。今年2月,街道宣讲员迎着叫卖声走进桥子大集,立展板、举喇叭、发传单,红色的马甲汇入群众之中,嘹亮的“党音”回响在群众心中。
2023年以来,文化街道共组织百余次特色宣讲活动,从“一人台上讲,大家台下听”到“团团围坐”,从居委会、村委会到榕树下、集市里。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