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徐小诺 烟台报道
“这已经是今天接待的第二个观摩团了。”11月21日,在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崖前村福寿永祥公墓,街道办民政负责人刚送走莱山经开区观摩团不久,又迎来了烟台高新区移风易俗考察观摩团,从公墓的建设、服务管理,到街道丧葬习俗改革等情况,详细地为观摩团成员进行讲解。
开展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莱山区殡葬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院格庄街道迅速行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各村居分批次攻坚突破殡葬改革工作。提倡节地生态安葬,革除丧葬陋俗,眼下,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在院格庄已初步形成。
走进崖前村福寿永祥公墓,只见公墓里肃穆安静,一块块碑石整齐地卧在地面,前方摆着鲜花、水果等祭祀品,庄重而有序。作为烟台市干事创业红旗村,莱山区殡葬改革工作部署后,崖前村主动请缨成为该区殡葬改革第一个试点村。村里本着长远发展、资源整合和依法依规的原则,在搬迁中充分尊重农村治丧习俗,统一为村民准备了下葬祭品,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全过程服务,组织昼间搬迁时还专门使用黑伞遮阳,让村民搬得安心、搬得放心。从接受任务到坟墓搬迁仅用7天时间,散葬点850座坟墓全部搬迁到新墓区,搬迁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创造了全区坟墓搬迁的“崖前速度”,让绿色公墓建设成为了真正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街道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明确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确定崖前、郑家庄等5个试点村先试先行,北格庄、初家汤等4个梯队村加速推进。”院格庄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殡葬改革中,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采取就地改造和整体搬迁两种方式,组织各村有序推进公墓建设。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各村从签订协议、棺碑定制到抓阄选址,全过程透明公开。
北格庄村现有村民400多户,村里原有的埋葬点达12处,占地多、浪费大、环境差,每年村里都会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防范村民祭扫引发的火灾。作为街道公益性公墓建设第二批带头村,北格庄村“两委”本着“节约土地、方便群众、依法依规”的原则,把公墓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对墓区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坟墓搬迁过程中,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红白理事会会长全程主持,现场进行抓阄,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院格庄街道的祭扫场所“烟火味”越来越淡,“文化味”越来越浓。在每年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前,街道利用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大力推崇敬献鲜花、绿化植树、网上纪念等多种绿色祭扫纪念方式。同时,工作人员在宣传栏、重要路口和集市等重点场所,耐心向群众讲解殡葬改革工作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文明节俭、绿色生态、厚养薄葬殡葬新风尚。
“移风易俗是一场长久的攻坚战,让老百姓摒弃根深蒂固的旧俗不是易事,需严防卷土重来。”院格庄街道办事处有关责任人表示,整治旧俗不是一阵风式的走过场,要深化巩固丧葬礼俗整治成效、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有效做好后续监督,通过开展多种多样“接地气”的宣传教育,让移风易俗带来的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吹遍院格庄大地。
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