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记者 刘倩荣 通讯员 孙田 烟台报道
近年来,莱山区立足实际,以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为主线,以庭院垃圾治理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采用源头减量和收储运一体化乡村垃圾处理机制,全面推进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
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进行有效分类,这需要充分调动居民和社会力量;二是分类后的垃圾如何进行利用。结合农村实际,建立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农村更容易推行垃圾分类减量。
解甲庄街道李家疃村实行“门前两桶”的垃圾分类模式——每户门前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个不同颜色的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用品,这样既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又给村民们带来诸多实惠,大大提升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定时定点收运,这是解甲庄街道李家疃村建设美丽村庄工作的有利探索,规定平时垃圾由各户按照垃圾分类存放在门口的两个桶内,清运人员会定时定点挨家挨户收运,每日集中拖运两次。
在村内设置压缩站,统一收运后进行压缩转运处理。在村口处设置了垃圾智能回收柜,居民只要把泡沫纸板、饮料瓶、玻璃瓶、废纸箱等可回收物投入垃圾分类投进对应的回收口,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
如今,随着村民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乱丢乱扔的习惯改变了,收捡规整杂物的习惯正在养成,村庄也变得越来越干净,村里再也没有垃圾围形成的恶臭与蚊蝇成群的现象,走进村里感觉整洁敞亮,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许多。
村里的宣导员说:“家里不亮堂,客人不进来。现在乡亲们都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家家户户的庭院都令人舒心。每个人一点点努力,一步步让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日常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宣导工作,营造出“广而告之”的浓厚宣传氛围,让全村上下对“建设美丽村庄,乡村振兴”人人知晓,户户支持。
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张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