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孙国栋
工作人员为分类设施消毒
工作人员清理绿化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丽梅 通讯员 王琳 烟台报道
今年以来,烟台市莱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秉持“为人民管好城市”服务宗旨,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优化人性化为民服务质量,持续增强市民群众满意度。
诚“新”城驿服务站
服务为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当好人民群众“服务员”。秉持“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管为人民”的宗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努力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进一步完善信访投诉柔性调处机制,畅通协调渠道、优化解决措施,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办结政务热线、城市管理“随手拍”近6000件,满意率达到99%以上,为民服务、办事效率全面提升。在烟台植物园、凤凰山公园及公厕等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置诚“新”城驿服务站10余处,配备轮椅、充电宝、药箱等便民物品,回应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急。提前启动供暖前期各项工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督导各供热企业对新建、改造工程项目倒排工期,10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和维修工作,10月25日开始安排人员入驻供热企业,及时督导企业按时开展各项供热准备工作,提前开始低温运行,将水气暖服务区域划设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维修人员、接线员23名,实现网格内问题“早接收、早上门、早解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定期开展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变被动解决为主动服务,实现“提高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莱山区新建公厕
提质增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当好城市环境“绣花人”。为当好城市大“管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城市治理显实效,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创新建立“一户一桶一芯片”绿色分类法,免费发放厨余垃圾“小绿桶”8.6万个,安装置桶架、智能箱等设施810余个(套)。9月初,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现场会在莱山区召开,城乡融合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全省推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推进垃圾清运模式改革,新建小型生活垃圾压缩站99座,目前已全面进场施,计划10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力打造垃圾清运规范化作业新样板。莱山区新建移动式智慧公厕10座,改造提升公厕7座,全区主次干道43座公厕全部实现24小时对外开放,便民设施服务密度全面提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创新“311”养护模式,实施绿化带“见底”行动,打造“三面平整、底部通透、整齐划一”的绿篱景观效果,对区管369万平方米绿地精细养护6轮以上,修剪各类苗木9.3万余株,在银海路、清泉路等道路补植裸露绿地约7.7万平方米,清理死树枯枝约3.9万处,清运绿化垃圾4400多立方米,持续深耕“精细、精致、精美”宜居环境。
莱山区防汛演练现场
严守底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当好城市安全“守护者”。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要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严守城市防汛、城镇燃气安全底线,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应急演练30余次,组建440余人的城市防汛抢险队,疏通排水管道1900余米,清掏雨水篦子2000余套,1200余家用气餐饮企业全覆盖检查5次以上,整改隐患1000余处,抽检天然气用户波纹管更换1.4万家合格率100%,置换废旧钢瓶近400户,有效提升城市发展安全值、市民生活安全感。同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强势推进违法建设治理,铁腕根除城市顽疾,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80.95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广告牌匾670处,清理围挡53处,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公平,还空间于民。此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市容秩序“百日会战”行动,探索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的“721”执法管理新模式,引入第三方管理队伍对38条主次干道市容秩序常态化监管,建立“严禁区、控制区、缓冲区”店外经营分类管理模式,共规范占道经营1.2万余处,有效畅通交通、维护出行安全。
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