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北海医院:中医视角下,春分节气如何养生保健?

2025-03-20 15:26: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曲文

  大众网通讯员 相亚杰 烟台报道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转折点。此时,昼夜平分,阴阳相和,万物复苏,人体的生理状态也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调整。然而,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因作息不规律、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中医认为,春分时节,自然界阴阳平衡,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保持阴阳调和。《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此时,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需要与自然界的阴阳平衡相协调。

  春分时节养生要点

  起居作息:早睡早起,午休养神

  春分时节,应遵循“夜卧早起”的原则。建议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保证人体的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同时,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耗伤人体的阴液,导致肝火旺盛,出现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午休是春分时节养生的重要环节。建议午休时间为3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闭目养神,放松身心。

  饮食调理:健脾养肝,平衡阴阳

  春分时节,饮食应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奶等。此外,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运行。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养肝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枣、菠菜等。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中药茶饮,如枸杞茶、菊花茶等,以调理肝脾。

  情志调节:舒畅情志,顺应肝气

  春分时节,肝气旺盛,情绪容易波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会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压力和情绪波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放风筝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愉悦身心。

  运动锻炼:适度运动,调畅气血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春季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一般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避免受凉感冒。

  春分时节易出现的病症及中医应对措施

  肝郁气滞:春分时节,肝气旺盛,情绪容易波动,易导致肝郁气滞。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中医通过疏肝理气的中药调理,如柴胡疏肝散等方剂,以及情志调节,如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来缓解。

  脾胃虚弱:春季湿气重,易引发脾胃不适。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中医采用健脾祛湿的饮食调理,如多吃山药、薏米等食物,或通过按摩足三里穴等方法来改善脾胃功能。

  心神不宁:春分时节,人体的阳气升发,易导致心神不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等。中医通过养心安神的中药调理,如酸枣仁汤等方剂,以及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

  过敏性疾病:春季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中医通过中药调理增强免疫力,如玉屏风散等方剂,以及做好防护措施,如外出佩戴口罩来预防过敏。

  感冒:春分时节,气温变化大,易引发感冒。中医通过中药调理增强免疫力,如银翘散等方剂,以及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来预防感冒。

  春困:春分时节,肝阳内耗较大,人会时常感到困顿乏力、昏沉欲睡。中医通过按摩穴位,如关元穴,以及保持适当的运动来缓解春困。

  血压波动:春暖乍寒,血压容易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中风等疾病。中医通过中药调理稳定血压,如天麻钩藤饮等方剂,以及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来预防血压波动。

  春分时节养生的中医优势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指导人们顺应节气养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理气血,从根本上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正确养生,既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春分时节,正是调理身心、平衡阴阳的绝佳时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科学运用中医理论,顺应自然规律,合理调整作息,共同守护健康!

  就诊地点:烟台市北海医院门诊楼三楼中医科

  咨询电话:8549489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