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贫血拖你后腿!聊聊那些补血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5-02-25 17:0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曲文

  大众网通讯员 曲海波 烟台报道

  你是否经常感到头晕、乏力,甚至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可能不仅仅是疲劳的表现,而是贫血在悄悄影响你的生活。贫血并不是小问题,它会让你的身体“缺氧”,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很多人一提到补血,就想到红枣、红糖,但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补血的正确打开方式,帮你远离贫血的困扰。

  一、贫血的“真面目”:不仅仅是缺铁

  提到贫血,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缺铁”。确实,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类型,但贫血的原因远不止于此。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除了缺铁,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导致贫血。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失血过多,都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而女性因月经失血,更容易成为“贫血大军”的一员。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性贫血这两种营养素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长期素食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出现这类贫血。慢性炎症、肾病、癌症等疾病可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此类贫血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二、补血的“误区”:别让努力白费

  在补血的道路上,很多人踩过坑。比如,盲目吃红枣、喝红糖水,认为这些食物能快速补血。其实,这些方法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红枣、红糖≠补血神器:红枣和红糖虽然含有一定的铁,但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而且,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而且补铁过量也有害,铁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铁过载,损害肝脏、心脏等器官。补铁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服用补铁剂。

  三、补血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学饮食+合理治疗

  1.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吸收率较高。非血红素铁则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菠菜、豆类、黑木耳等。为了提高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还可以搭配如柑橘类水果、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2. 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其中代表性食物有鱼类、肉类、蛋类和乳制品。叶酸则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和坚果中。对于素食者或吸收不良的人群,可以考虑服用补充剂。

  3. 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是慢性病导致的贫血,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炎症性疾病患者则需控制炎症。

  4.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贫血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贫血问题,避免病情加重。特别是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血液检查。

  四、生活中的小细节

  1. 合理搭配膳食:避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例如,早餐可以搭配全麦面包、鸡蛋和牛奶,午餐和晚餐则注重肉类、蔬菜和豆类的搭配。

  2. 避免过度饮茶和咖啡:茶和咖啡中的鞣酸会抑制铁的吸收,如果需要饮用,建议与餐间隔1小时以上。

  3. 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散步、慢跑、游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贫血症状。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减少贫血的发生。

  五、特殊人群的补血策略

  1. 孕妇:孕妇因胎儿发育需要,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的同时,应多吃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

  2. 老年人:老年人因消化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必要时服用补充剂。

  3. 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补血计划,避免因不当补血而加重病情。

  总之,无论是多吃富含铁的食物,还是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如果你已经出现贫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别让贫血成为你生活的负担,用正确的方式补血,让自己元气满满地迎接每一天!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