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编者按: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经济、人才、科教等资源优势,先后选派10批援藏干部赴西藏聂拉木县工作。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上接力奋斗,“组团式”援藏模式已成为烟台援藏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产业、民生、党建、民族团结等援藏重点任务取得扎实成效,不断开创烟台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为充分展示援藏干部的风采与成就,烟台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大众网烟台推出“情系高原·共谱新篇——烟台对口援藏三十年·三十人”系列主题报道,集中展现烟台援藏干部风采。
大众网记者 曲文 通讯员 马东辉 烟台报道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杨斌的援藏生涯可以用这十二个字概括。
八个月,只是历史的一瞬。但对杨斌来讲,八个月的援藏生活却是一生中难忘的一页。
2006年4月,作为烟台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技术援藏干部(医疗组)成员,杨斌从烟台来到西藏聂拉木县进行为期八个月的技术援藏工作。
“接到这个任务后,心里既紧张又高兴。”杨斌笑着说道,紧张的是以前听说西藏高原缺氧,人员稀少,地理环境恶劣。高兴的是这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这是一种荣耀和自豪,也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杨斌(右三)
抵达 一切都是新体验
聂拉木县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地广人稀,山高路险。那里的自然条件恶劣,雪、风、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肆虐。
刚抵达时,杨斌就被高原反应狠狠击中。剧烈的头痛如影随形,严重的失眠让夜晚变得漫长而煎熬,呼吸困难,心跳急促。哪怕只是缓慢活动,也会感到憋气难受。“前三天,基本无法进食,只能勉强喝点水维持基本需求。”回想起当时的高原反应,杨斌仍心有余悸,“刚到时很难适应,晚上只能靠吃药才能入睡。”
面对困难,杨斌不断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下来,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为藏族人民做一点事情。就是这样的信念,成为了当时的杨斌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让他有了战胜一切的信心和勇气。
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当地综合性的医疗机构,承载着保障民众健康的重任,然而当时的状况却令人担忧。中心拥有职工20人,其中医务人员仅10名,包括1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和4名医士。专业人才的匮乏、医疗设备的陈旧老化加上药品的短缺,有时连最基本的外科手术都无法开展。许多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到外地就医,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容易延误病情。
这让杨斌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使命感。杨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他相信,通过自己和其他医疗援藏干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这里的人民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挑战 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
杨斌刚开始上班时,便接到了第一项任务——给全县500多名干部职工查体。彼时的他高原反应十分严重,但仍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杨斌表示:“既然来到这里,就是为西藏人民做工作的,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克服。”
每天要为100多人查体,工作中既需动手又要动脑。由于语言不通,一件事情常常需要解释好几遍。每天工作一段时间,他就会感到头晕缺氧,吸一会氧后稍有好转便立刻投入工作。一些乡镇干部因路途遥远,赶到医院时已到中午下班时间,而杨斌依然坚持为他们查完体后,才草草吃点方便面,继续进行查体工作。经过五天紧张认真的忙碌,他圆满完成了查体任务,高原反应也在逐渐克服。
一天中午刚吃完饭,杨斌就接到了值班室的电话,有一位患者腹痛两天,在当地治疗无效后转到县医院,急需马上诊治。他放下电话后立即跑步来到急诊室,只见病人蜷缩着身子躺在床上,痛苦异常。经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否则,阑尾坏死或破裂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当时只有杨斌一位外科大夫,时间紧迫,他立即开始准备手术。因阑尾已经化脓充血,腹腔内有100毫升渗出液,周围肠管已被侵蚀。他果断切除阑尾,吸净腹腔分泌物,顺利完成手术。
在当地,由于医疗条件较差、技术水平低,以前遇到此类手术只能转到地区医院治疗。日喀则地区医院距聂拉木县城500公里,道路崎岖艰险。可以想象,如果要转到地区医院,风险将大大增加,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
蜕变 百姓都称赞他是“神医”
在进藏工作的第三个月,小小的聂拉木县城出现了两种独特现象。其一,援藏大夫的宿舍竟成了县医院的“第二急诊室”;其二,以往病号没那么多,援藏大夫一来,各种病“都来了”。
杨斌业务出色,诊断精准,短短数月便在聂拉木当地声名远扬。以往非工作时间,急诊室鲜有病号前来诊治。可如今,不仅医院急诊室的急诊病号增多,连援藏大夫的宿舍也常有病号患者光顾,被当地群众赞为“第二急诊室”。
一天清晨六点左右,天还没亮,杨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位患者因剧烈腹痛前来就诊。依据病史及患者口述情况,确诊是输尿管结石导致的疼痛,立即为患者进行输液、镇痛等紧急处理,并叮嘱了后续休养方法。患者症状缓解后回家休息了,杨斌简单睡了个回笼觉便又如常赶赴工作岗位。
一些突发病例的成功诊治以及特殊病例的准确诊断,进一步增加了群众对援藏大夫的信赖,于是,以往被当地群众忽视的多年疾患,以及那些看似不痛不痒却隐患不小的病症,都被重视起来,纷纷前往医院诊断。这也就出现了“援藏大夫进藏前不见病号。他们一来,各种疾病的患者都明显增加”的现象。
前行 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
医疗技术援藏,意义非凡。杨斌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全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确保援藏党政干部的身体健康。这些干部们肩负着聂拉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的推进。为当地干部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援藏党政干部的健康保驾护航,杨斌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医疗技术援藏的双重意义。
回首那段医疗技术援藏的岁月,杨斌感慨万千。
在他看来,西藏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如今,虽已离开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但那段援藏经历已然深深铭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他由衷地说道:“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也让我对奉献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杨斌表示,以后将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把烟台援藏干部的优良传统持续发扬下去,为全市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