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杨志杰 烟台报道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当下正值苹果上市季节,一排排果树整齐排列,一颗颗鲜红透亮、圆润饱满的“红苹果”挂满枝头,映红了果农们的笑脸,又是一个丰收年。
徐家店、发城、郭城三个城镇地处海阳市北部胶东丘陵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微量元素,十分适合苹果生长。多年来一直是海阳市苹果种植大镇,种植面积约7.8万余亩,年产量30余万吨。
“码”上收款,便捷高效
山东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海阳市发城镇,是王掌柜品牌在山东地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厂区建成冷库达2万吨容量。在矮化密砧种植示范园建成的同时,企业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构建起集产、供、运、销于一体的发展格局,实现苹果产业全链条式发展,为海阳市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带动苹果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数字智能化升级,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苹果进入丰收季后,海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通过银企对接,立刻为该企业办理入驻金融消费服务平台,摆脱了传统的扫码、银行转账等方式带来的入账松散、操作繁琐、统计管理不便等不足,有效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日常效率,降低了经营中的资金成本,在助力企业量化日常经营成果、把控经营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海阳农商银行共拓展服务商户1112户,累计交易笔数93552笔,金额8126.64万元。
下一步,海阳农商银行将持续做好助力苹果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大服务力度、深度和广度,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主动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施肥”,规模翻倍
郭城镇肖志朵从事苹果种植有20多年了,父辈传下来的几亩果园一直是全家生计的依靠。“眼看着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处处都用钱,我得多给他攒点。可这片果园每年的产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我想再承包几亩。”面对工作人员,肖志朵说出了心里话。
可是扩大种植规模面临前期大量资金投入让他犯了难,海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驻村办公过程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到果园进行现场查看评估,第一时间提交贷款申请,仅用两天的时间将28万元的贷款发放到了肖志朵手中。
“现在我的果园有15亩,平均亩产有8000斤红富士,今年的收入有望超过30万元。”肖志朵激动地说。
海阳农商银行在苹果丰收季,不仅为果农们提供金融帮助,客户经理还主动靠前提供上门服务,清晨为果农送上爱心鸡蛋,帮助果农将苹果入仓,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这只是海阳农商银行助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助农助小的市场定位,为农户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涉农贷款80.35亿元,服务“三农客户”8036户。
金融“增色”,产量可喜
家住徐家店镇求格庄村的苹果种植户王进明,在村里承包了10亩果园,但去年因资金不足,对苹果的施肥和反光膜的购置没有满足种植要求,导致苹果个头小、色泽差,收成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去年的苹果真是让我好生后悔,看着苹果卖相不好,价格上不去,我是真心痛。”王进明对海阳农商银行驻村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道。在了解王进明的困难之后,客户经理深入果园进行实地查勘,马上为其办理申贷手续。
“多亏了这30万元贷款,今年的化肥和反光膜都准备得充足。你看这些苹果又大又红,基本都达到了80标准,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能翻一倍。”看着摘下来准备入仓的苹果,王进明满心欢喜。
这些都是海阳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深耕金融服务,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增加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振兴和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