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冯炜程
“帮办代办”业务窗口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徐美艳 孙昱 烟台报道
海阳市人社局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群众办事不方便问题,推行“帮办代办”服务,遵循“自愿委托、专人负责、依法实施、高效便民”的原则,采取线上线下两种途径,按照“接待咨询、接受委托、帮办代办、服务续办、结果交付、绿色通道、服务终止”流程,为群众带来了办理社保业务的极大便利,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与业务开展两手抓、两不误,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一窗一网”零距离
在海阳市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邱女士冒雨匆匆来到了综合窗口9号窗口,工作人员经询问得知邱女士在小程序缴费过程中因未实名认证,无法登录缴费,在家里尝试各种办法均未成功,临近月底,邱女士担心本月未缴保险造成断缴,因此冒雨前来。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耐心帮助邱女士排查出现该问题的原因,逐一核对后发现认证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手机号被占用,明白问题出现的原因后,工作人员成功帮助邱女士缴纳了当月保险。成功缴纳保险之后,邱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家操作好久,一直担心缴不成保险,今天终于解决这桩心事了!真是太感谢了!”事后邱女士通过行政审批局写了一封感谢信给9号窗口工作人员。
为贯彻“一事联办、一窗受理、一次办成”理念,打破职能界限,进行业务整合,精简前台人员,将原人社16个业务经办窗口整合为6个综合柜员窗口、4个特需窗口。秉持“简单业务综窗办,特殊业务特窗办”的原则,咨询台导服人员根据群众业务需求进行准确分类,并引导至对应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办结制;对于涉及多个科室的业务,建立“窗口吹哨、科室报到”制度,后方科室接到服务窗口反馈的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考虑到部分群众和企业在工作日没时间办理业务,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社保业务办理“周日不打烊”。
以群众便捷为导向 “保姆式”服务更贴心
海阳市社保服务窗口个人账户科接通了一个电话,办事群众薛女士说出了自己的困难:“我是九几年在海阳参加工作的,现在已经在大连定居,并且要在大连办理退休,海阳缴纳了几年保险一直没处理,现在需要把海阳的保险转移到大连,不知道办理手续会不会很麻烦?”工作人员经查询发现薛女士1996年前在海阳某单位缴纳了三年养老保险,因海阳市在1996年1月建立个人账户,所以转移过程中并无基金转出,于是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大连市社保经办机构,得知薛女士建账前缴纳过养老保险这种情况只需要海阳市出具保险缴纳的信息表,即可在退休时认定海阳三年保险为已经缴纳,不需办理转移。然而,在事情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薛女士在海阳所在的企业属于破产企业,存在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情况,工作人员又积极协调相关业务科室,查找薛女士的档案及相关材料,主动帮其补缴所欠保险费。考虑到薛女士已经临近退休,工作人员再次与大连社保联系,努力压缩转移业务办理时间,最终及时把补缴养老保险部分转移到大连,薛女士顺利领到了她的退休金。薛女士在回海阳探亲时特意到社保经办大厅对工作人员表示了当面感谢,她很激动地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大连回不来,有些事情只能麻烦咱这边的工作人员帮忙办理,工作人员都很耐心,家乡的工作人员都太好了!感谢你们,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海阳市人社局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载体,以便民高效和人民满意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建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积极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尤其保险转移业务需要两地协同办理,工作人员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忧,减少群众跑路,主动帮办代办,让身在外地的海阳人切实感受到家乡社保部门带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 搭建最宽的“桥梁”
家住郭城镇的吴女士反映,其母亲因常年卧病在床,一直无法办理社保卡,现在看到村里人人都领取了自己的社保卡,老人内心十分着急,希望社保部门帮忙协调解决困难。为解决群众困难,社保卡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联系到郭城农商行网点,告知了吴女士的诉求,希望可以上门制卡,但彼时郭城农商行网点还未配备移动制卡设备,无法提供上门服务,于是工作人员就自行开车到村里载上老人,到郭城农商行网点办理了她心心念念的社保卡,同时还联系到医保部门修改了账户密码。吴女士母亲满怀感激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小同志,真的太感谢你了,大老远跑来拉着我这个老太婆办社保卡,总算是了却了我一桩心事。”
“社会保障卡 记录一生 保障一生 服务一生”,社保卡这张集社保功能与金融功能为一身的小卡片,承载着广大人民的期望。为实打实、心贴心的服务好广大群众,海阳市社保中心联合依托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和全市农商银行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点,推动“社银合作”多服务网点建设布局,延伸服务半径,在17个镇街配备社保卡制卡机等专业设备,实现社保卡业务“就近办”。
初心如磐,奋斗不止。这样的暖心服务并非个例,海阳市人社局服务窗口一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全流程“零距离”帮办代办服务、推进业务全程网办、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等方式增加为民服务的质量,用实干诠释担当,用真心、真情为民服务。
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冯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