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张其天
杨连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邹金利 见习记者 徐姿颖 烟台报道
杨连友,男,1974年7月出生,烟台市高新区杏坛中学数学教师。杨连友任教27年以来,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以及一颗热忱的心,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传道授业,书写属于他的毕生使命。
2020新春伊始,疫情严峻之际,为响应国家防疫要求,各地医务工作者、公安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各个防疫一线。杨连友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觉得自己也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正月初五,他便早早的到赶到超市,采购了一次性碗筷、银耳、冰糖、黑米等物资,用了三个小时熬好一锅冰糖银耳羹,然后带上女儿在当天的中午11点驱车15公里来到烟海高速西轸格庄收费站点。当天北风刺骨,气温零下七八度,异常寒冷。在接下来直到开学的十多天里,杨连友每天往返四趟,早晨七点拿回上一天的电饭煲,回来后清洗干净再熬好一锅八宝粥,中午十一点左右送去,然后下午一点左右再过去拿回电饭煲,下午五点熬好一锅银耳羹再给防控站点的人们送过去。
杨连友看着执勤的交警、医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心中总想和他们一样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么多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新春与家人的团聚的机会为保一方平安,我做的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冲锋在第一线!”
杨连友的事迹经过烟台晚报(抖音版)、今日头条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也因此带动了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为防疫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在报道中这样描述:“杨连友手里提着一个白色的电饭煲,妻子手里拿着一沓一次性塑料饭盒,他们径直来到值班室,给正在吃盒饭的工作人员盛粥。记者想问问他们的名字,两人直摆手,撂下电饭煲说‘下午再来取’,就匆匆离开了。”
“这对爱心夫妻是在正月初五最冷的那天夜里出现在我们这里的,也是提着这个白色的电饭煲,可把咱们的兄弟姐妹乐坏了,热乎乎、甜丝丝的粥顺着胃一直热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轸格庄检查站站长辛卫平告诉记者,“几天来,他们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来送粥,不肯说出名字,只知道他们是解甲庄的。”
记者想采访他们,杨连友忙说:“人家天天在这里不顾生死执勤,我们在家也没什么事,前两天那么冷,喝点热稀饭暖暖身体……千万别宣传,千万别宣传。”
我们的身边,总有像杨连友这样舍小我、求大我的人,他们在奉献中传递大爱、在坚守中成就不凡,彰显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杨连友心中他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聚力渡难关,榜样力量润人心,榜样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信念、奉献、坚守与责任。
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张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