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大众网 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王智伟 孙成勇 烟台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化美育实践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福山区东厅街道乡村记忆社区以“传承民俗之美,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趣味生动的亲子手工鱼灯制作活动。活动通过传统艺术实践与亲子协作,将美育浸润于文化传承中,为社区家庭搭建起以美启智、以美润德、以美育人的生动课堂。
以美启智:民俗艺术中的文化启蒙
活动伊始,社区工作人员以鱼灯为载体,向亲子家庭讲述了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鱼”谐音“余”,寓意富足安康;鱼灯舞动则象征吉祥如意,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图文讲解与实物展示,孩子们不仅学习了鱼灯的制作技艺,更深刻体会到民俗艺术中蕴含的智慧与精神价值。在知识讲解环节,工作人员巧妙融入美学元素,引导孩子们观察鱼灯的造型比例、色彩搭配与装饰纹样,激发其对传统艺术形式美的感知力。
以美润德:亲子协作中的情感升华
活动现场,彩纸、竹条、剪刀等材料整齐摆放,亲子家庭围坐成组,共同投入创作。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小心翼翼地将竹条弯折成流畅的鱼形骨架,再以彩纸剪裁出鳞片、尾鳍等部件。过程中,家长化身“美育协作者”,既指导孩子掌握剪裁、粘贴等技巧,又鼓励其大胆发挥想象力。有的孩子在鱼身上绘制了星空与水波纹,用蓝紫色渐变展现深海的神秘;有的以红色为主调,贴上金色“福”字,传递对新春的祝福。当遇到骨架不稳、装饰脱落等问题时,亲子间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协作中培养耐心与责任感。一盏盏鱼灯从雏形到成品的诞生,既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家庭情感与美育理念交融的见证。
以美育人:实践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活动特别注重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竹条弯折考验空间思维,彩纸剪裁锻炼精细动作,图案设计激发创新意识,而团队协作则强化沟通能力。社区工作人员在指导中强调,美育不仅是技巧的学习,更是心灵的滋养。孩子们在制作中逐渐领悟到,每一道工序的严谨与每一处装饰的用心,都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致敬。活动尾声,亲子家庭手持鱼灯合影,灯光映照下的笑脸与缤纷作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通过将民俗文化、家庭协作与美育实践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打造了“社会—家庭—文化”三位一体的成长环境。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美育品牌建设,举办一系列文化非遗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引导青少年在审美体验中树立文化自信,在实践参与中涵养品德情操,真正实现“以美培元、以美化人、以美铸魂”的育人目标。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