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弱有所扶 烟台市福山区民政局交出民生满意答卷

2024-12-10 10:26: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楠楠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崔建平 烟台报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24年,烟台市福山区以打造“福助你”社会救助品牌为引领,不断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完善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聚力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聚焦群众安危冷暖 筑牢全过程“一体化”保障格局

  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坚持扩面与提标并重原则,自2024年1月1日起,福山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1069元、872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1497元、1221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68.79万元,特困人员救助金1304.47万元,有效保障3797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区级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在镇街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8个、社会工作站8个,建立村级救助站点368个,配备网格员972名、专职社工18名,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1个支部+1名救助社工+1名网格员+1名党员干部”结对探访关爱制度,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巡访,确保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搭建全方位“多样化”救助模式

  建立“五社联动”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的“五社联动”机制,开展困难帮扶、照料护理、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各项社会服务,通过精准服务让社会资源和居民需求“无缝对接”,形成“居民社区点餐、社会力量端菜”的对接模式,让民生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打造“集中供养+多元托养”模式。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困人员提供环境卫生、生病照护、精神慰藉等十大类上门服务,社会化照护率达到100%。与专业医疗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为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特困患者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确保“应收尽收”。

  深化“物质+服务”模式。连续举办五届“党建引领·创益福山”大赛,在满足困难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幸福小院”特困老人关爱、“春蕾逐梦”特殊青少年帮扶等优秀服务项目,对困难群众的心理、教育等发展服务类需求进行积极响应。

  聚焦社会救助可持续 提升全周期“长效化”服务效能

  弱有众扶,“救贫”也“扶弱”。印发《福山区“弱有众扶·福满福山”工作实施方案》,扩大社会救助目标群体,打破户籍地限制,形成五型救助“扶弱圈”。实施“八大行动”,加大对发展型、关爱型等潜在救助对象的监测帮扶,将救助对象目标向相对贫困群体延伸,实现社会救助从“救贫”到“扶弱”转变。

  动态监测,“救难”也“救急”。统筹慈善力量,搭建慈善救助平台,对低保、特困等群体实施动态监测,在镇街设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取消受助对象申请地域限制,实现24小时先行救助。打造“肾友中心”血液透析、“爱心助行”髋关节置换、“爱心复明”白内障救治等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以及“圆梦微心愿”“助学小屋”等一对一慈善帮扶项目。

  救助赋能,“输血”也“造血”。“益剪缘”农村妇女扶贫项目,带动辖区农村贫困妇女月人均收入增加1000余元;“事业家”困难家庭精准扶贫项目,对贫困青少年家庭进行精准扶贫;“大福圆梦”残疾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项目,帮助特殊青少年积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助力困难群众“助人自助”。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