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多点发力 构建海洋产业科创“高新模式”

2020-11-30 16:07:2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毅 烟台报道  

  海洋兴则经济兴。
  38.8公里的海岸线、22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50余家涉海企业……丰富的海洋资源,正在成为烟台高新区海洋战略发展的重要元素。
  随着海洋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需求加大,自主创新需求更加强烈,这些新形势为海洋产业与科技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近年来,围绕海洋高端装备和海洋生物医药“两大重点产业”,烟台高新区全力打造“海洋牧场”新型发展模式,构建起海洋产业科创“高新模式”,向经略海洋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长渔一号海洋牧场平台

  抢抓机遇 激活“蓝色经济”新力量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是时代命题,意义重大。作为海洋经济大市,烟台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13日,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码头完成了“长渔一号”海洋牧场平台项目的交付。这是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后,研发制作的全国首个示范应用5G技术的海洋牧场平台。
  据介绍,“长渔一号”搭载海洋牧场大数据监测系统,可实现装备信息、养殖信息、气象信息和水文水质等海洋数据的实时监测,未来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海上养殖工作驿站使用,将渔业养殖、数据监测功能集成于一身,平台采用太阳能加风力发电的形式,可满足日常养殖作业需求,此外还配备了污水处理装置,真正做到“安全、环保、无污染”。
  “长渔一号”海洋牧场平台,仅仅是高新区经略海洋战略的一个缩影。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高新区抢抓机遇,一套组合拳频频出击:专门成立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持续推进海洋牧场类项目发展;召开海洋经济发展观摩会,建立常态化联络、定期调度反馈、定期会商“三项”机制,配套跟进系列服务;梳理涉海企业,重点布局现代海洋牧场、冷链物流与水产品国际贸易、科技研发等相关产业……
  以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为依托,高新区现已逐步形成以海洋观测功能为主,附加海区看护、离岸养殖等功能的海洋多功能平台技术体系和装备,为全国“海上粮仓”建设提供产业示范。
  目前,高新区海洋经济和产业链条已初具雏形,海洋经济特色优势已初步显现,海洋牧场的数量和规模在全市位居前列,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经济贡献度呈上升趋势,形成一产为基、二产崛起、三产跟进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萌生,逐步形成了高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特色。
  科技引领 海洋装备制造再升级
  随着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海洋渔业正在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跨越。科技,在新一轮的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成为引领“深蓝”的勇先锋。
  近日,烟台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海洋微生物功能菌和微生态制剂产业化项目”获批烟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为烟台高新区海洋经济链条再添一重要一环。
  该项目是烟台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旨在通过科研创新带动提升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同批次获批的还有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申报的“水下三维成像智能养殖监测系统及产业化项目”,两个项目共争取补助资金共计1900万元,将为烟台高新区涉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科技兴海、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是烟台高新区海洋战略的当下重点之一。
  作为今年烟台市重点打造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集群之一,烟台高新区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重点布局并推动涉海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
  一条鱼,除了作为食物,还能不能有其他用途?在蓝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我们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从鱼中提炼出的鱼胶,被做成各种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做成不同的形式,做成膜剂或者是凝胶剂或者是海绵状的剂型,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其中,该公司研制的医用级鱼胶原创面敷料,可帮助促进皮肤的愈合。
  在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像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作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内聚集了像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这样的国家顶尖科研机构19家,引进孵化科技型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300多家。
  在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高新区亮点频现:2019年,高新区3家企业获批山东省海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家企业获批山东省海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研发,烟台高新区还依托烟台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着力构建海洋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推进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建设,探索设立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保障。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智汇高新 打造海洋人才新高地
  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助力。
  这一点,在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孵化科技型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300多家,其中半数以上由优秀海归人才创办,入园的项目涵盖创新药物、健康医疗、海洋生物、基因技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众多领域。
  依托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智慧海洋创新平台等孵化平台,高新区已累计引进海洋生物与医药相关领域的企业上百家,汇聚和培养博士学历高端人才近百名。
  面向海洋,如今的高新区不仅是集聚海洋人才的高地,更是孕育海洋人才的“摇篮”: 依托校企合作基地、海科大厦、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拓普邦生物科技园等载体,加快聚集一批高水平涉海科研机构和海洋科技服务企业,聚焦海洋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和核心技术,积极突破海洋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瓶颈,建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多种类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打造海洋信息技术、海洋人才培训等基地。
  培养出一大批涉海人才,海洋产业已成为拉动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处处透显蓬勃活力。
  海洋是高新区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从耕海牧渔到经略海洋,高新区正在开海护海之路上扬帆而上。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高新区海洋经济“蓝色引擎”作用持续发挥,不断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力量带来新希望。在“领军人才、创新技术、金融资本、孵化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的“五位一体”新格局下,高新区正朝着经略海洋的目标大步迈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崔荔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启动 10家企业签约进驻

    12月4日,“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开园仪式暨 2020 中关村智能科技高峰论坛”活动在北京举办。邀请政府园区、知名高校、知名企业、运营平台、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面对智能科技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机会,加强重点区域创新合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互补[详细]

    12-05 11-12大众网
  • 全球顶尖科学家在烟台共商后疫情背景下的健康产业发展

    12月3日,第二届国际健康产业大会在烟台启幕,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11个国家的2位诺奖获得者、20多位院士、30多位医科大学校长和医院院长、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集聚烟台,共商后疫情背景下的健康产业。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市长陈飞等领导出席大[详细]

    12-05 07-12
  • 烟台健康产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

    12月3日,烟台健康产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烟台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行,来自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位院士和来自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的1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发言,烟台市长陈飞出席会议并做总结发言。会议由国际健康产业论[详细]

    12-05 07-12
  • 累计吸引东盟国家投资项目540个 中国烟台“一带一路”对话东盟专场活动今举行

     4日下午,中国烟台“一带一路”对话东盟专场活动在东山宾馆举行。此次活动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东盟方与烟台方代表约100人相聚“云端”。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今年1—10月,烟台实际使用外资16.8亿美元、增长68.1%,实现进出口2533.6亿元、增长7.1%,总量均居山东[详细]

    12-04 17-12大众网
  • 第二届国际健康产业大会在烟台开幕

    12月3日,第二届国际健康产业大会在南山皇冠假日酒店开幕。副省长孙继业、市委书记张术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出席烟台市健康产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讲话,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利兹大学康复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谢胜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详细]

    12-04 08-12
  • 第二届国际健康产业大会在烟台召开 多个健康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12月3日下午,第二届国际健康产业大会在烟台高新区召开。开幕式上,多个健康产业项目现场签约。[详细]

    12-03 14-12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