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苑丨留在记忆中的黄县“砂粉子”

2019-11-05 13:48: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留在记忆力的黄县“砂粉子

作者:唐江陵

  黄县城往西南方向走50里地,就到了黄山馆村。这里毗邻招远,古时在这里设有馆驿、驿站,是古时登州府去往济南府的必经要道。从黄山馆村,再往东走出五六里,就是塂(jiang音,“山丘”的意思)下刘家村。在这个村周边几个村的地底下,蕴藏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矿藏——“砂粉子”,一种青白色的黏土膏泥。这种”砂粉子“何时发现并开采的?已经无据可查了。

  这种“砂粉子”,深藏于地下四、五十米。开挖”砂粉子“井,需要用后木板支撑好井壁,确保安全。

  地底下的“砂粉子”,呈现膏泥状,很黏的,没有一定的技术经验是挖不出来的。

  我是在1970年期间,曾经到这一带流动、巡回放映电影,对这里比较熟悉。村人告诉我,只要挖到了这种”砂粉子“,只管在这井底面积不大的地方尽力去挖吧!挖走的空间,一会就被旁边的膏泥挤满了。挖出来的“砂粉子”,用辘轳提升到地面,一块一块的,或批发、或者推着独轮车,串乡赶集叫卖的。

  这个”砂粉子“,买回家后真有大用处:敲下来一块拳头大的泥块,用清水浸泡成稀泥浆,再把要洗的被面、床单等衣物浸泡在砂粉子泥浆里,稍等一会,最后再搓揉几次、漂洗一下,衣物就干净了——这就是一种上好的”洗涤剂”。

  说到价格,当时在乡下购买一块西瓜大小的“砂粉子”泥块,大约要两角钱。而那时的食盐价格是五分钱一斤。尽管一次买不多少,但是千家万户都需要的,积小成多,也是一笔大买卖啊。

  到了1980年前后,黄县成立了陶瓷厂。这种”砂粉子“又成了制作陶瓷的上等材料。尤其是制作出来的工艺品级别的花盆,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你不认识陶瓷厂里的说话算的人,根本买不出来的。

  记得当时外出办事的,携带的礼品,就是黄县陶瓷厂的花盆。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了,并且用上了各种洗涤剂。再加上陶瓷厂也倒闭了。从此以后,黄县的砂粉子,也没有用途了。

  而所能留下来的,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上的记忆吧。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