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逛烟理工|文法学院:凝聚特色培养能力 打造省内一流应用型院系

2024-07-08 16:18: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梁鹏

  大众网记者 梁鹏 通讯员 宫欣 烟台报道

  为了更好地展现烟台理工学院各学院的风采,让广大网友详细了解各院系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大众网烟台和烟台理工学院共同打造了《云逛烟理工——院长来了》栏目。本期邀请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林莎就该院如何培养人文社科领域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人才进行介绍

  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是该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法学和新闻学三个专升本专业以及现代文秘一个专科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是学校确立的一流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学校正在建设的特色专业。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主建设的“数字媒体产业学院”“烟台理工学院MCN孵化基地”正持续建设。文法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

  文法学院院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二级教授苏春景教授(烟台理工学院副校长)。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国培计划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同时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聘请外聘教师10余人,从烟台电视台、日报社、律师事务所、烟台市仲裁委等单位聘请行业专家10余人,构建起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文法学院凝聚专业特色、文科特色和文化特色,以聚焦“专业学科建设工程、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实践平台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文化育人建设工程”五大领域为重点,以建设省校两级一流专业和课程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学生两支队伍综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内涵,通过积极进取、深化改革、扎实有效的努力,实现中文、新闻、法学、网络与新媒体四大专业整体性、持续性、创新性发展,将文法学院打造成省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应用型院系。

  文法学院秉承“崇文 明法 求真 笃行”的文法精神,坚持“规范严谨 和合奋进”的院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发挥各专业优势,形成品牌活动:传统文化节、法律文化节、记者节和网络文化节,同时举办话剧表演、经典诵读比赛、短视频制作大赛、弘宪之辩、模拟法庭等极富特色的专业活动,培养“成绩优秀、素质优良、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积极适应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兼具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科知识,能系统应用网络与新媒体理论,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新闻与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与新媒体新闻采编、网络运营与推广、媒体设计与制作和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融合新闻学、非线性编辑、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数字媒体创意、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直播、新媒体运营、新媒体用户分析等。

  法学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烟台、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为熟练的掌握法律执业基本技能,胜任现代法律职业的有责任、善沟通、会做事、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专门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商法、中国法律史、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职业伦理、法律文书、案例研习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中文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深厚的文化与科学素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开放的学科视野和国际视野,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够适应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意需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传媒机构、文化教育、文化产业、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宣传策划和行政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写作、比较文学、美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社会语言学、实用文体写作、唐诗宋词研究、词汇语法专题等。

  新闻学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新闻工作责任感,熟悉我国新闻法规、宣传政策,拥有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业务技能,能够在现代媒体、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全媒体新闻采编、新媒体内容生产或企业媒体运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音视频节目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网络与新媒体导论、广播电视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伦理与法规、融合新闻、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等。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