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冯炜程
编者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人生阅历、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影响这每一位学生。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勇气、梦想。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烟台市教育局联合大众网烟台,推出教师节特别策划报道,采访长期奋斗在教学、管理一线的优秀教师,记录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感悟,致敬他们的教育情怀。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辰辉 烟台报道
在特殊教育学校,有一群被称作是“折翼天使”的孩子们,他们因为不同的身体缺陷,有的看不见蓝天白云,有的听不见虫喧鸟鸣,他们生活在无影或者无声的世界,甚至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幸运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复一年,用爱和责任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他们也许无法感受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却带来了满园芬芳。他们就是特教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体会特教教师别样的教学情怀。
王业清(右三)为学生进行推拿教学
王业清,中共党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2007年进入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从事启明部视障学生职业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11年开始担任职专组教研组长和学校临床实习基地负责人。
200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这个针灸推拿专业的王业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当时还是一名医生的他,无意中关注到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需要一名中医推拿专业的老师,王业清决定“弃医从教”,走上三尺讲台。于他而言,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是陌生的,王业清甚至还没想好如何与这群特殊的学生们相处:“当我登上讲台,看到下面那么多孩子,每个桌子上面摆着盲文,内心感到十分震撼。”
为了更好的融入特殊教育工作中,王业清利用一切休息时间“补习功课”:“首先是学习盲文书写,盲文的基本构成全是靠点儿来构成,不同的点儿代表不同拼音,组合之后还得加上代表音调的点儿,然后拼出来的还仅仅只是音,音和义还得联系进行理解。”大约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王业清对盲文有了基本的掌握。为了更好的教学,王业清反复推敲、研究特教理论,以及关于特教老师上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平常交流的时候,我的语速可能就比较过快,但是学生理解需要一个反应的过程。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就逐渐刻意调整自己的语速,让自己的语言相对来说更加简明扼要,有时候描述的比较形象一点,要学生想象到这个东西。这些都需要去学习、体会,才能感受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阻力在哪。”王业清说。
王业清(左一)为实习学生现场指导
作为一名承担中医推拿医学课程教学和临床实习指导的教师,王业清深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为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升自身的临床诊疗水平,他积极的参加各种线上线下、远程研修等教育培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王业清在执教中不断提炼师艺,探索学科融合模式,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理论教材的特点,反复探索实践,总结出盲校职专课教学的“四四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王业清告诉记者,很大一部分残疾人进入校园时已经过了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十分必要。王业清渐渐感受到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的特殊责任:“特教老师不同于救死扶伤的医生,需要重视授人以渔,残障人群有了专业技能,就具备了谋生的手段,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实现自己人生的幸福,未来的道路就可以走得更长远、更平稳、更顺畅。”
对于残障学生,学习之路尤为坎坷,中医推拿讲究的手法、技巧、力度......更是难上加难。“我们的人类对外界事物感知的渠道,75%是来源视力的。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只能通过触摸老师手部动作来感知、体会中医推拿的要领。学生都非常拼命用心的学习,特别是练习推拿手法的时候,到了夏天天气比较热,很多孩子胳膊因为练习推拿,反复的摩擦,皮都磨破了。”王业清说。
王业清(右三)为学生进行推拿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比较自卑,有的比较孤僻,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多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引导。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制定了特殊的制度:“我们基本上就是三年一届的一个轮换,中一到中三一共三年,一直带着到毕业。学校制定这个制度的本意就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好好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他的心理状况,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困难,性格等等。”
为了确保每年暑假两届学生能够顺利交替,让在暑假伊始进入实习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即将毕业的学生具备独立接诊患者的能力,连续10个暑假,王业清放弃了休息时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每天都要来到诊室,指导学生实习,帮助学生提高诊疗水平,稳定学生的情绪,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驾护航。
王业清“弃医从教”,用爱与责任为身处“黑暗”的孩子们寻找光明。15年的特教生涯让王业清对特教工作日益坚定,这份特殊的教育工作,也悄然改变着王业清:“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以前我是一个山东大汉,比较粗糙,现在心思也变得非常的细腻,我做的每一个事情,设计每一个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我都思前想后,考虑了很多。”
据记者了解,由王业清所执教的课多次在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奖,荣获市级优质课,曾在山东省首届特教学校按摩技能大赛中,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多次在省内外兄弟院校对外交流中授观摩公开课,等到了省内外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撰写的论文先后在《现代特殊教育》、《新中医》、《中国视障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王业清主持两项市级课题,参与5项省市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评为烟台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著作1部;个人曾荣获“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烟台市职业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被烟台市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给予记功奖励。
由王业清指导并教学的学生,参加并荣获了山东省首届特教学校按摩技能大赛获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在连续五届烟台市残疾人技能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特殊教育从不是惊天动地地做事,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教学。在王业清老师的身上,记者看到她15年如一日负责的态度,更看到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全体教师的不易与艰辛。他们要给孩子们提供的不仅是学业的帮助,更是生活的帮扶,人格的健全,他们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无论是特教理论和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方面,王业清都取得了诸多成就与荣誉。但在王业清心里,每一届学子学业有成,是对他日复一日的特教工作最大的认可:“这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过来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作为一个老师来讲,也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冯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