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组走进芝罘区西牟小学 促“双减”落地生“花”

2021-12-15 21:07: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杨瑞远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瑞远 通讯员 孙玮玮 烟台报道

  近日,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烟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民办实事组一行11人,来到烟台市芝罘区西牟小学,针对“一小”群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双减”政策落实落地的情况,重点考察了义务教育课后托管服务的开展情况。

  开展“5+2”课后延时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和重大民心工程。烟台市芝罘区西牟小学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致力于课后服务顶层设计,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为初心,坚持“全覆盖”“多元化”“高质量”原则,依“法”服务与以“情”服务相结合,让课后服务成为有声有色有温度的政策红包。

  传承国粹、浸润童心的“德润长廊”,书香飘逸、博观怡情的“悦读吧”,激浊扬清、守正创新的“法治小公园”……幽雅别致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周到悉心的人文关怀,让与校领导深刻感受到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盈着厚重的文化蕴味。

  “打造有温度的教育,做好课后服务加减法,促‘双减’落地生‘花’,离不开着眼全局、多方着力的笃定。”西牟小学校长王燕在汇报中说,“服务内容百花齐放,是让学生心灵舒展、课后服务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秉承“基于核心素养,促进五育共美”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学科教师专业特长,围绕“以美润德”“以美健体”“以美启智”“以美绽艺““以美促劳”五大模块,设置“动静结合”的课程清单。通过静态辅导激励教师专注高效课堂的研究,优化作业设计,成为课后服务的质保中心,实现了“减负提质”的闭环管理。开设动态社团38个,除了每周五下午两小时的长社团,还有每天半小时的短社团。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满足了个性化需求。为促进课后服务的多样化、专业化、体系化,学校将专业人才、民间艺人、家长志愿者吸纳进来,打好优质资源组合拳,构筑课后服务新矩阵,成为课后服务工作的“助推器”。“内外结合”的花式服务让孩子们乐不思蜀,成了提升师生素养的新生长点。

  西牟小学坚持“应管尽管、愿留尽留”的原则,全面了解家庭需求,全心全意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推行“点面结合”的“1+X”套餐,开展了“爱心接力温暖回家路”的活动,将学生护送到家,确保与家长下班时间“无缝对接”,切实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问题。课后延时服务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缩影。

  调研组专家饶有兴致地听取了王燕校长的汇报,并观看了纪实片,对学校在“双减”之下,坚持弹性工作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相结合,以“弹性加减”为“超长待机”续航:一方面实行“时间储蓄银行”为教师减压;另一方面完善“保障奖励机制”为教师赋能,以规范、科学、多元化的“激励引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与幸福力”的做法给与了赞赏与鼓励。同时也高度肯定芝罘区教体局克服困难、积极申请,实行财政全兜底,专款拨付资金用于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核增绩效工资总量、保障激励补贴落实的硬核举措。并就下一步落实“双减”,扎实做好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出了要求:继续用心、用情、用智,在服务质量上做加法,找到一条既能保障课后服务顺利开展,又能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有效路径。实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家长教育获得感提升,构建课内外齐发力的良好育人生态,增强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撑起家长和孩子乘荫纳凉的幸福伞,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

初审编辑:杨瑞远

责任编辑:冯炜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