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2009 > 健康2009健康饮食

提醒:槟榔能不吃就不吃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   2013-12-23 11:21:00

  原标题 [槟榔能不吃就不吃]

  最近电视上又在播槟榔的新闻,说它是致癌物,导致口腔癌,可也有专家表示,槟榔与口腔癌并无因果关系。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求辟谣,那么,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槟榔,别名榔玉、宾门、青仔等,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它的花、种子和果实均可入药,一般主要作为驱虫药,已列入药典管理目录。嚼着吃的槟榔是将果实去核,用荖花(或称为榔叶)、石灰包裹制成,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是把槟榔、烟叶和其他一些原料混在一起制成嚼块。

  为什么人们喜欢吃槟榔

  槟榔吃起来又苦又涩,还带点甜辣的轻微刺激感,这有啥好吃的?其实吃槟榔不是吃味道而是吃感觉,槟榔碱等成分可使人发热、兴奋,而且有一定成瘾性。过去曾有报道,湖南一些地方的槟榔加工厂还在腌制过程中偷偷使用麻黄草,这无疑会增加其成瘾性。由于麻黄属于易制毒原料,近些年打击力度挺大,但当地的企业还有没有这样的违法行为就不得而知了。

  哪些地方在吃槟榔

  其实,人类吃槟榔的历史非常久远,考古学上甚至可以追溯到铜器时代的越南。公元前600年的梵语手卷里也出现过有关它的描述(再次证明传统的未必就是安全的)。目前,喜食槟榔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比如印度、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海南、云南、湖南、福建等地,有些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

  受商业利益的驱使,槟榔产业不断扩大,仅在印度的规模就超过每年数亿美元。由于槟榔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些国家或地区早已开始控制,比如美国1976年就严禁各州之间运输槟榔果,加拿大直接禁止销售槟榔产品。

  槟榔致癌是真的吗

  经常咀嚼槟榔确实容易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槟榔导致口腔癌早在1860年就有人提到了,没想到吧?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4年才把槟榔确认为1级致癌物。其实1985年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制品致癌的确凿证据,只是当时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槟榔本身就能致癌。

  后来流行病学证据逐渐出现,尤其是从印度、巴基斯坦获得了含烟草和不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制品都能致癌的证据。同时,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证据不断涌现,证明不仅槟榔制品,无论是否含烟草成分都有致癌性,其青果同样致癌。

  分类为1类表明槟榔有明确致癌性

  需要提示的是,有些文章提到槟榔是1类致癌物,而黄曲霉毒素M1才2B类致癌物,言外之意槟榔比黄曲霉毒素M1厉害。其实,致癌物等级和致癌性的强度根本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等级越高只是表明证据越确凿,比如紫外线也是1类致癌物。

  下面是IARC的癌症分级含义

  1类:对人类有明确的致癌性

  2A类: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

  2B类:有可能对人类致癌

  3类: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对人体致癌

  4类:对人体基本无致癌作用

  槟榔消费地区的癌症谱

  “癌症谱”通俗地讲也就是将各种癌症来个排名,看谁杀伤力更大。在欧美,癌症谱排行前几位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但是东南亚国家口腔癌一直名列前茅。在南亚一些地方,口腔癌甚至是男性癌症第一杀手,在女性也仅次于乳腺癌和宫颈癌,而且从1975年到2002年一直是这样,这是证明槟榔与口腔癌相关性的非常重要的佐证。

  嚼槟榔为什么会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

  一般认为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槟榔含有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胺类物质。比如从嚼槟榔不含烟草的人唾液中检测到三种亚硝胺类物质;其次是槟榔比较硬,特别是用荖花和石灰包裹后对口腔的磨损更厉害,经常使口腔黏膜处于受损状态,增加癌变几率;最后是烟草,包括嚼食和吸烟,与槟榔“臭味相投”,共同促进口腔癌的形成。

  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吃槟榔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任何负责任的研究者都不会给出“健康吃槟榔”的建议。如果提出这样的消费建议,那和公共卫生专家抨击的“卷烟降焦减害”有什么区别?正确的建议只有一个: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和戒烟一样戒槟榔。

  不要相信被财政税收绑架的地方政府,更不要相信槟榔产业界的说辞,这种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的沾血的GDP该扔掉了!当然,槟榔和香烟相比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香烟是害人害己,槟榔只害你自己而已。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