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党委书记宫玉典做客直播间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党委书记宫玉典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丛冰 烟台报道
为更加直观地展现十年来烟台卫健行业在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健康烟台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大众网烟台共同打造了“十年磨剑,未来可期”院长系列访谈栏目,6月28日,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党委书记宫玉典做客大众网直播间,与广大网友分享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十年来的发展以及在守护百姓心身安康方面所做的努力。
新老院区互补发展
为全市人民的心身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一所拥有六十余载历史的老院,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始建于1958年10月,作为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司法和劳动能力鉴定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形成了以临床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三大领域为主体的服务体系,突出亚专科建设和特色病种诊治。同时,承担着周边县市区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精神科疑难疾病的会诊和指导工作。
2022年2月,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建成莱山院区,开放床位200张,设有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及精神康复科病房,主要收治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疾病患者。拥有62排螺旋CT、多导睡眠监测仪、睡眠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眼动检测仪、心理CT系统等先进诊疗设备,目前是烟台市区内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及心理专科医院。
“莱山院区的落成,不仅弥补了莱山区、高新区精神卫生机构的空白,也为烟台及周边地市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服务,这也标志着烟台市区200余万人口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的服务,对广大烟台市民来说,看病更便利了,服务更到位了。”宫玉典介绍,同时,莱山院区的落成,也加快了烟台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烟台打造胶东乃至全省优质医疗服务新高地奠定了基础。“目前莱山院区已投入使用一年多,各项工作开展良好,医院也将以新院区启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造新院区与老院区互补发展、比翼齐飞的新格局,为全市人民的心身健康保驾护航,为推动全市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宫玉典说。
社区防治网络再升级
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建立的市、县、乡三级社区防治网络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精神病社区防治的“中国—烟台模式”。作为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龙头单位,如今,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在原有三级社区防治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社区防治网络体系。
“我们充分发挥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排查、严格督导考核、强化业务培训,开启了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的新局面。”宫玉典介绍,目前,烟台拥有市级精神卫生机构两家(烟台市精神卫生中心、莱州市荣军医院),县级精神专科医疗机构1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24家开设精神(心理)门诊。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54家。全市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共有精神科执业医师188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精神科执业范围医师158人,全市精神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17年,烟台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服务与精神障碍综合防治试点市。2019年,又成功入选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发挥专业优势,承担了省试点和全国试点的前期调研、工作方案制定、对各县市区工作督导考核等任务。特别是在全国试点期间,医院探索发展“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搭建烟台市心理卫生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危机预警干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健康宣教和心理疾病筛查等工作,不断满足烟台市民及重点人群的心理服务需求。此外,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为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23年5月底,医院共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测评31265人次,其中中学生1929人次,高层次人才44人次,境外返烟隔离人员113人次,其他抑郁症、老年痴呆等重点人群筛查29179人次,有效掌握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为重点人员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医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智慧心理”服务品牌单位、山东省精神卫生系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优质单位。
打造“发展引擎”
赋能高质量发展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2014年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合作,借力强者优势,搭建科研、医疗、学习三大平台。合作9年来,医院先后邀请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4名专家来院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家门诊、学术讲座等系列活动,使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医院在通过“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资质复审的同时,深入开展“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修订完善核心制度16项,加强核心制度的培训与考核。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强化病历环节质控,安排专人进行病历终末质控,将医疗质量管理重点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2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持续加强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一流精神病医院的交流合作,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开展院内优秀病历评选、病例解析大赛,组织承办烟台地区病例解析大赛、基层精神科医师临床诊疗规范化培训等,从而打造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学习型医疗团队。
近年来,医院大力加强二级学科建设,在原有心理咨询科、司法鉴定科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老年康复科、物质依赖科、特疗科、康复科等新兴特色科室,以满足更多患者的就诊需求。
2015年,医院引进远程会诊系统,2017年,购置“医患通”远程会诊系统,加强医院与兄弟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同年,以医院为龙头,与7家二级精神卫生机构成立烟台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与5家地市级精神卫生中心成立胶东半岛专科联盟。2018年,协同烟台市4家二级精神卫生机构与省内16地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山东省精神卫生专科联盟。2019年,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将远程医疗服务扩展到基层精神卫生机构,使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省市级的优质医疗服务。
践行社会责任
不断提升服务模式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近年来,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预约系统,完善多渠道预约诊疗信息化管理平台。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诊查制度,开通绿色生命通道,改善就医环境。同时开通省内异地联网刷卡服务,实现了省内异地联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一卡通行”。取消居民精神障碍类慢性病门诊起付线,降低建档立卡贫困精神障碍类患者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对接烟台市医保电子凭证平台。开通门诊慢病申报医院端审批接口,实现患者慢病申请“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此外,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先后与烟台市民政局、市残联联合开展“农村重度精神残疾特困人员委托医疗供养”“残疾人救助”等帮扶活动,救助贫困、残疾患者百余例,减免费用达200余万元。与龙口、莱州等8家县级医疗机构,开发区、莱山区等25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与多个县市区签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一站式救助”合作协议,入村入户免费发药、免费体检、免费诊疗。参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心理救援。先后选派3名业务骨干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选派1名青年医师前往重庆巫山县援渝支医。
医院组织成立烟台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涵盖医疗、教育、民营企业等各行业共计136名,每年举办各类心理健康讲座百余场,受众达数万人,为烟台市民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心理支持、咨询和干预服务。医院积极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教育已遍布烟台各辖区。
“诊疗水平上来说,我们一直走在省内前列,很多治疗理念和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科研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尚有短缺。目前医院正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借助莱山院区的优势与发展,持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全面加强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延伸医疗技术和服务内涵,倾力打造‘名医带名科、名科带名院’的医院品牌,进一步提高医院在胶东半岛的影响力,努力将医院发展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知名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宫玉典说。
识别二维码观看回放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