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妍明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
几天前的下午,一位老人抱着一个一岁大的婴儿急匆匆跑进烟台业达医院儿科诊室,焦急地说道:“大夫!快看看!我家小孩今天自己把药塞嘴里了!” 家长告诉医生,孩子在家中玩耍时误将降压药硝苯地平片放入嘴中,待发现后立马将他口中剩余的药全部抠出,但不明确定他到底有没有吃下去,吃下去了多少,于是立马带其赶来医院。
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其心率高达167次/分,血压92/48,呼吸26次/分。事不宜迟,医护人员立即对患儿进行温水洗胃以减少药物吸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灌洗,溶解了药片的胃液被一次次的抽出,胃液终于变得澄清。
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婴儿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平稳,后续将继续在儿科住院进行观察治疗。
降压药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扩张人体血管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成年人如果服用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如果被儿童误食,若不及时救治会产生严重后果。
降压药在治疗儿童高血压时有着严格的剂量标准,对于1岁以上儿童,如果是高血压急症,用量通常0.04~0.25mg/k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一片的量);如果是慢性高血压,用量通常在0.25~0.5mg/kg,单次或分两次服用,一天不超过30~60mg(3~6片的量)。
一个1岁的宝宝,标准体重一般为10kg左右,按照上述剂量计算,孩子即使只吃一片,也超过了正常用量。过量服用降压药会导致儿童血压急剧下降、心动过速、发生意识障碍甚至休克死亡,十分危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儿童误服药物呢?
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药物,孩子需要服药时,不要为了顺利吃药骗其说药物是“糖果”。不要把药品和食物混放,避免孩子误服。
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因为成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可能会模仿成人吃药的行为。
药品使用完后要及时归置,家中药品以及各类腐蚀性化学剂、鼠药等物品要妥善存放,最好放在高处专柜并落锁,切忌放于儿童能触及的地方。特别提醒的是,不要用饮料、矿泉水瓶装有毒液体,以防孩子误服。
3-5岁是误服药物的高发年龄,此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抓东西往嘴里塞,家长在看护时需要格外注意,“放手不放眼”,避免年龄过小的宝宝离开视线单独活动。
家中药品最好保持包装和标签完整,万一发现儿童误服,可以知道是哪种药物,方便就诊和处理。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家长需这样应对:
首先尽量查清孩子误服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随后再做以下处理:
如果确定孩子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如毒副作用很小的多种维生素,让孩子多喝点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即可。
安眠药、降压药、退热药、降糖药等有一定毒副作用,且有剂量限制,孩子误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如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或减慢,严重的还会陷入昏迷甚至休克,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若发现误服的是此类药物,家长最好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如果误服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可引起口腔、食管、胃部灼伤出血甚至穿孔,此时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喂水,也不要擅自催吐,以免使孩子的咽喉、食管和胃受到二次损害,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诊治。
如果误服不明物品,应把外包装或剩余物一起带到医院,以便医生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