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医保局:创新实干 做老百姓最坚实的“医靠”

2023-06-05 15:04: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慧慧

  编者按: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为进一步宣扬典型、查找短板、补齐弱项,持续助力烟台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众网·海报新闻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系列报道,宣传亮点工作,做好舆论监督,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为市民讲解医保政策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烟台报道

  人生风雨路,医保撑伞行。基本医疗保障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密切关系老百姓看病就医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保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全力创新实干,从落实惠民政策、改善就医便捷、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在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确保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牢牢兜住群众的健康底线,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医保政策变成老百姓的“医靠”。

  就医服务“零障碍”,让医保暖到心坎上

  医疗机构是老百姓获取医保服务的第一线,烟台市医保局不断充实医院医保服务内容,让“医院端”成为医保服务的最前沿,让群众在看病就医的同时,及时便捷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在烟台山医院东院区,市民许先生仅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糖尿病的门诊慢特病申报,虽然选择了迟家社区医院作为定点签约医院,但他无需再前往莱山区医保局申报,也无需前往迟家社区医院签约,在烟台山医院“一次办好”,这是他办理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群众就医,烟台市医保局对门诊慢特病办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患者可在全市183家就医医院直接申报门诊慢特病,打破属地管理限制,无需再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服务大厅申报,71个病种实现“一次办好”“全市通办”。工作开展以来,医院即时办结门诊慢特病达10万人(次),占门诊慢特病办理总数的85%以上。

  除了门诊慢特病实现“医院办”,烟台市医保局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住院医疗费用“诊间结算”,患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达到3万元的,可对已发生费用和医保报销情况进行测算,医院根据“诊间结算”实际情况收取押金,有效缓解患者住院押金垫付压力。在待遇结算报销方面,住院医疗费、生育医疗费、门诊慢特病、居民“两病”和普通门诊结算、未成年意外伤害门诊报销等6类医保待遇,实行出院时即时报销,无需另行上网办理或到医保窗口办理,实现医保待遇支付“零跑腿”“一站式”。

  就医服务的便捷性不仅体现在本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参保患者享受到异地就医结算的便捷性。

  6月1日上午,烟台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集中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文化中心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展出了异地就医政策展板,发放医保政策宣传彩页,设置医保政策咨询区及健康义诊区,为广大市民朋友详细讲解参保群体关心的异地就医政策及办理流程,以畅通政策宣传信息壁垒,让群众看得见、听得见、用得上。

  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的重要改革举措。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李大鹏介绍,近年来,烟台市医保局围绕异地就医便捷化,调整优化了一系列异地就医政策措施,开通烟台市医保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爱山东APP、国家医保服务APP等多种自助办理渠道,让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更省事、更便捷。

  此外,烟台市医保局还通过整合异地就医类别、简化办理材料、提升待遇保障等一系列举措,让参保人在外就医享受到更多便利。以异地就医备案证明材料为例,“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不再提供户籍证明、居住证明等材料,“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不再提供转诊转院或急诊证明等材料,取消省内临时外出就医备案手续,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或身份证可直接联网结算,取消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直接备案到就医地。

市民在医院申报门诊慢特病

用医保电子凭证挂号

  智慧服务“零跑腿”,让医保装在手机里

  “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烟台市医保局始终以人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聚焦医疗保障民生领域“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简化服务办事流程,加快经办信息化建设,推动服务创新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成全省首个医保独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集中、服务能级提升,进一步健全医保“掌办”“网办”服务体系。

  6月1日上午,市民刘女士在烟台山医院东院神经内科就诊结束以后,直接在手机端的互联网医院用医保缴纳了费用,随后便前往药房取药,减少了排队支付的环节。“以往就医以后,需要去收费窗口或自助机上缴费,然后再进行医保报销。现在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缴费和医保报销,便捷了不少。”刘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2022年11月,烟台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打造“线下诊疗+线上支付”的医保便民支付体系,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在窗口缴费来回跑、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实现了患者减负担、医院提效能、医保强管理,成功入选全省营商环境跨领域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作为全省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城市,目前烟台市范围内共15家医院上线,移动支付累计结算4.7万人次,合计金额143.2万元。

  “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和使用,让参保人无需带实体医保卡,一部手机就能办理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和取报告等业务。”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李大鹏说,烟台市医保局全国首创医保电子凭证、人脸识别、身份证、社保卡和银行卡“五位一体”医保身份识别体系,在全市定点医药机构部署安装医保电子凭证识别设备6500多台,率先全省实现了医保电子凭证覆盖全部定点医药机构。此外,还在全国首个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微信”手机混合支付,打通了支付手段的壁垒,提升了医保支付便捷度。

  智慧医保,服务先行。烟台市医保局上线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办事大厅”,设置个人服务、企业服务、医疗机构服务3大板块,上线了长期护理保险申办及医保相关查询等67项业务,其中23项实现了“秒办”,群众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即可足不出户办理医保业务。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150万人,2022年“网办”“掌办”业务量达1337万件(次)。同时,积极推进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工作,24项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接入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实现了“应上尽上”。被确定为全省“互联网+”医保购药试点城市,依托医保电子凭证建设“互联网+购药”平台,全市8家主要医药零售企业1240家药店支持“互联网+医保购药”。

莱山区黄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服务站


立健医药连锁莱山旗舰店医保服务站

  基层服务“零死角”,让医保搬到家门口

  乡镇、街道、社区和窗口是医保工作的基础,近年来,烟台市医保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建强基础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服务重心下移、经办业务下沉、能力保障下倾,打通医保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我们这个医保服务站,来咨询最多的就是医保电子凭证怎么使用,另外还有医保的一些政策,我们也会给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答。”立健医药连锁莱山旗舰店店长张洁告诉记者,自从店里建成了医保服务站,每天都会有市民前来咨询医保业务,一个“微型医保局”解决了大部分咨询市民的疑问。

  在莱山区黄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不仅可以便捷地使用医保就医并联网结算,还可以申报受理高血压、糖尿病、完成异地就医医疗费报销代传结算等九项事务。“以费用代传为例,以前老百姓需要再参保地进行费用上传,但现在通过医保服务站,就可以对异地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或大型医院的检查费用进行代传,方便老百姓费用的即时结算。”莱山区黄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姜鑫说。

  像这样的医保服务站,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全部乡镇(街道),将14项高频业务下沉至医保服务站办理,打通了医保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医保业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

  此外,烟台市医保局针对老年人等群体习惯到银行厅堂现场办理业务,特别是查询社保卡、工资卡账户的特点,积极与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利用银行网点分布科学、广泛的优势,创新银保合作模式,在全市各区市151个银行网点设置“医保驿站”,将医保电子凭证密码修改及重置、缴费历史查询等14项高频业务嵌入银行自助终端,银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引导服务,大幅压缩获取医保服务的“空间距离”,获烟台市首届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同时,烟台市医保局不丢“主阵地”,以“综合柜员制”为切入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简单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复杂业务“前台受理、后台速办”,18类34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缩减85%,申办材料精简69%。创新推出“一事一码”办事服务指南,36个政务服务事项逐项生成二维码,办事人员只需要扫描对应二维码,即可“码”上获知所办事项的受理需求、相关材料、受理流程等内容,并完成在线查询和办理,助力群众舒心办事、便捷办事。在大厅开设老年人优先窗口,配备帮办代办导服员,为群众提供代办、约办、自助办、容缺办等便捷周到服务,打造了“情系民生,温暖医保”服务品牌。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