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慧慧
编者按:为推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面强化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烟台市卫健委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共同推出“生命之光”——烟台市省级重点学科、专科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学科特色、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力,诠释“仁心仁术”的生动内涵。
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邵鹏
邵鹏与其团队正在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栾秀玲 张国杰 烟台报道
1999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是烟台地区首家成立的康复医学科。经过24年的发展,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2015年和2019年,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烟威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康复医学科。
在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邵鹏看来,科室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医院的支持,更离不开科室里医生、护士、治疗师的团结配合。“我们科室虽然年轻,但‘办大事情’,我们能让患者不仅仅是活下来,而是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邵鹏说。
管得宽,患者才能好得快
在转科到康复医学科之前,邵鹏在神经内科工作了15年,主要工作是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让患者“活下来”。“2012年,医院要发展康复医学科,增加神经康复方面的力量,于是我主动申请转科了。”邵鹏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要多学习、多实践,当时康复医学科在他看来,更像是神经内科的“延伸”,能关注到患者出院后的恢复,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名转科。
“在临床上,我们康复医学科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随着近年来的老年化、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患者亟需提高愈后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科也就应运而生。”邵鹏说,康复讲究的是功能,患者恢复自理能力,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负担。
“不少患者到我们科的时候,身上都插着三根管子,胃管、尿管和气管插管,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尽快拔掉这三根管子。”邵鹏告诉记者,康复医学科“管得宽”,吃饭、说话、上厕所、走路等等这些,很多都要“从头教起”。“让躺着的患者坐起来,让坐起来的能站起来,让站起来的能走起来,让走起来的能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起来,那种喜悦感难以言表。”邵鹏说,只有医生、护士、治疗师“管得宽”,康复患者的同时教会家人如何护理,才能让患者“好得快”。
记者了解到,目前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共有两个病区,总计70余张床位,已发展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的康复医学科,是烟台康复领域的奠基者和引领者。
技术精,疗效才能被认可
在邵鹏看来,康复治疗关系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系到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康复的需求必然会大量增加,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帮患者改善功能,远离病痛,重返社会,让患者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邵鹏告诉记者。
邵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他和团队成员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用先进的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在开展常规的康复训练之外,我们创新开展了很多特色诊疗项目,比如说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吞钡造影评估技术和康复训练、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关节疼痛技术等。”邵鹏介绍,这些特色项目的开展,不仅打响了科室的品牌,疗效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我们有一个患者,多年来一直被面部肌肉痉挛所困扰,几乎每年都要去北京治疗两次,费时费力让她身心俱疲。后来听说我们这里可以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她喜出望外,说终于不用去北京折腾了,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邵鹏说,近两三年来,这位患者一直坚持复诊,并在病友圈里极力推荐烟台山医院康复科。
“我们目前是烟台市唯一可进行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关节疼痛技术的康复医学科,通过可视化的实时超声引导,进行关节腔注药、局部软组织和周围神经封闭等治疗,可以实现精准医疗,而且安全性高、效果更显著。”邵鹏告诉记者,在追求先进诊疗技术的路上,他和团队成员一直未曾停步,间歇导尿、悬吊治疗、吞咽造影、冲击波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小针刀治疗等技术在本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
团队强,科室才能走得远
“康复医学科的医生需要是个‘多面手’,因为我们要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他的功能障碍,才能‘对症下药’帮他康复。”邵鹏说,科室现有医师10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主攻的方向。“内科、骨科、中医科、心理学,无论患者是哪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有专业团队提供康复方案,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诊疗效率,也能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需要。”邵鹏告诉记者。
在邵鹏看来,除了优良的医师团队,好的护理团队和治疗师团队也不可或缺。“患者想要康复得又快又好,需要医生‘私人订制’康复方案,需要护士做好日常护理工作,需要治疗师尽心尽力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也需要患者和家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信任我们的团队。”邵鹏说,目前科室有一支30人的治疗师团队,不仅学历高,而且技术强。“不管是本地交流还是去外地交流,我们都会被患者、被同行认可,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我们而受益,我们治疗师团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邵鹏说。
记者了解到,在2008年举办的山东省首届康复治疗师技能竞赛中,由于鹏、魏伟、刘玉斌、牛俊峰四人组成的参赛团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的成绩;2021年参加山东省卫健委和山东省总工会组织的首届全省医养结合技能(康复)竞赛,由魏伟、陈启文、邵丽丽、徐媚虹组成的团队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的成绩,是烟台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康复治疗师团队。2022年,陈启文、徐媚虹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
“24年前,我们科室的建立填补了烟台市康复医学领域的空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紧跟康复医学的第一梯队的步伐。接下来,我们将在做好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的基础上,继续深研心肺康复和儿童康复,努力把我们科打造成烟台最好的康复医学科,创造属于我们的那块响当当的招牌。”邵鹏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