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为患者进行手术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孟彦祥 李鑫 烟台报道
2025年1月16日,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肾内科顺利完成该院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成功守护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标志着该院在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患者为一名36岁男性,确诊尿毒症已1年余,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2024年6月3日,患者首次接受动静脉造瘘术,并一直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然而,1月9日发现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降低至180ml/分,经超声探查发现内瘘存在严重的长段狭窄,最窄处血管内径小于1.4毫米。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透析效果,若不及时处理,内瘘闭塞将导致无法透析,进而危及患者生命。
传统手术方式虽可切除狭窄部分,但存在诸多缺点,如术后穿刺范围受限、内瘘可能无法立即使用,需再次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对于这位青年患者而言,内瘘狭窄较长,若采用传统手术,术后可能面临无血管可用的困境,重新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难度极大。
经过充分讨论,肾内科治疗团队在青大附院卜泉东教授的指导下,决定为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手术过程中,医护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在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动静脉内瘘,将球囊扩张导管送入狭窄部位,打开球囊,挤压血管,适度撕裂狭窄部位的内膜,使血管腔扩张、重塑。手术过程顺利,扩张效果良好,术后立即行血液透析,血流量可达230ml/分,充分保障了透析的充分性。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被誉为患者的“生命线”。然而,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膜增生、静脉瓣膜肥厚以及反复穿刺等原因,动静脉内瘘容易出现狭窄、血栓、闭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而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内瘘狭窄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优的治疗选择。
蓬莱人民医院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成功开展,体现了该院肾内科团队在复杂病例处理上的高超技术和创新能力,守护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助力患者重获健康与希望,为更多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