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王朝霞 曾颖雪 烟台报道
于劳动者而言,用人单位的入职通知恰如实现自我价值的入场券;而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广纳贤才,为企业发展注入鲜活力量,同样意义非凡。这本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双向奔赴”,但若因漠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这一关键环节,则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导致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故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要点,大家务必铭记于心,牢牢掌握!
什么是职业健康检查?
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的资料来源,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为什么要开展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呢?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所应聘的岗位。
哪些人需要开展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呢?
拟从事接触《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中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以及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等需要执行强制性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应该由谁来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举个例子,某劳动者曾在甲公司长期从事电焊作业导致肺部损伤,但在乙公司入职的时候由于乙公司忽视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而没有被发现,并继续安排在电焊岗位工作,第二年被诊断为尘肺病。由于乙公司无法证明其健康损害是入职前就存在的,所以该员工所患的职业病的责任将由目前乙公司承担。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4.6.1.1条款也明确指出,上岗前健康检查应当在劳动者开始从事有害作业之前完成。
综合上述两个规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间要求是在劳动者上岗前完成。这样既能确保劳动者得到充分的健康保护,也能有效避免用人单位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