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为患者进行治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孟凡章 姜莉莎 烟台报道
1月16日上午,46岁的李先生正在福山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内等待出院。谁也不曾想到,眼前恢复良好的他,半月前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突发心梗 急速施救
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30日7时40分,急促的120警报声在急诊科响起,出诊命令单显示某小区居民疑似突发心梗。急救人员迅速出发,拨打呼救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医护人员凭经验判断患者病情危重,可能无法接听电话,到达小区后立即开始寻找,最终在邻居帮助下找到患者住处。
此时距离120呼救已过了7分钟,时间就是生命!老居民楼内没有电梯,急救人员毫不犹豫携带急救设备、药品、软质担架等冲向顶楼——一名中年男性晕倒在地,家属正给予胸外按压。查看患者已无自主心跳和呼吸,连接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心电除颤、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静脉输液……七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
回程途中,急救人员丝毫不敢松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同步发送心电图、病史症状至院内胸痛中心,请心内科及重症医学科会诊,为后续开展急救工作作好铺垫。
返回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复测患者生命体征,开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高级生命支持,并与心内科、ICU专家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建议稳定生命体征,转至ICU治疗。
病情危重 持续救治
据家属介绍,李先生一直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从未体检过,否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一个月前,突然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活动后明显加重,但未到医院就诊,清晨于家中锻炼后突然晕倒。
因之前心脏骤停导致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神志和自主呼吸仍未恢复,后期脑复苏至关重要。考虑病情危重,重症医学科特邀毓璜顶医院心外科范新明、心内科门兴平、重症监护室王静3名巡诊专家再次会诊,并完善心脏超声,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镇静镇痛、脑复苏等对症治疗,依据病情变化,实时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经过8天的紧张治疗,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逐渐好转,神志转清,成功脱离呼吸机。
治疗续航 助力康复
“一共昏迷了7天,医护人员非常辛苦,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家属杨女士看着一天比一天好转的李先生,心情格外激动。
平稳度过急性期后,李先生被转入心内科病房,心内科主任刘建明带领团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制定治疗康复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历时半个月的对症支持治疗,李先生复查心脏彩超等各项指标正常,恢复良好,符合出院条件。
“看到患者恢复健康,我们非常欣慰。”刘建明表示,这场生死较量与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密不可分,体现了各科室面对危重患者密切整合医疗资源的高效行动力与执行力,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彰显了医护人员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精神。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