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大融合成就大影像

2024-12-23 15:44: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慧慧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孟彦祥 烟台报道

  从1960年第一台上海产双床双球管X光机安装,到1994年第一台东芝CT落户,到2002年烟台地区第一套CR数字化X线摄影投入临床;从1961年X光室建成,到1992年CT室成立,到2002年B超室析出,到2006年介入治疗中心剥离,再到2022年影像一科与CT磁共振室人机重新整合。60多年来,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影像科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专到强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医学影像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测预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治疗前评估、制定治疗计划、治疗效果评估、出院随访等,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影像科已经从早期简单技术设备时代的辅助科室,成长为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科室,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X射线、超声、核磁共振等,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现出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病变情况。医生通过观察影像资料,可以迅速定位病变部位,判断病变性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在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定期的影像检查,医生可以动态观察监测病变部位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MRI和CT技术,可以放大小物体,生成三维图像或动态图像,从而更准确地描绘病理性状态,能够诊断不易可见的疾病,并及早发现肿瘤,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影像检查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影像科本身是一门完整的大学科,但由于专业细化等各种原因,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把影像学科以设备为中心,分成了放射科、CT科、MR科、介入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完全独立的科室,以至于放射科的不懂CT,CT室的不会MR,综合影像诊断水平薄弱。

  为促进影像学科协同发展,2022年起,蓬莱人民医院打破影像科室独立运行的格局,摒弃了过去的松散管理,将张开的“手指”变成握紧的“拳头”,整合建立了区域内最大的影像诊断平台,合理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实行大科统一管理模式,形成合力优势,推崇协作攻关。

  整合之后,大影像科所有人员在DR-CT-MR不同检查室之间有序轮转,包括医师、技师、低年资的、高年资的。通过大轮转和融合学习,基本做到了医师、技师均可进行DR、CT、MR、独立值班,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成本,工作效率提高一倍。目前,全科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人,中级医技师17人,硕士研究生4人。科室拥有的西门子DR机、锐科无线DR、移动DR机、平板数字胃肠机、平板数字乳腺DR机、全身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以及西门子Flash双源CT、美国GE64排和16排螺旋CT、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12台套,资源配置和使用取得全面优化。

  医院不断改进门诊服务流程,积极打造“一站式”影像技术服务,建立了预约检查、扫码登记等工作流程,在影像窗口建立集中签到处,并设置了自助打印机,方便患者打印检查报告,让患者在登记、检查、报告、诊断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高效、精准的服务,极大提升了病患的就医体验,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宗旨。

  医院还积极推动技术联合和技术引进,建成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中心蓬莱中心”,实现了与山东省影像研究所的互联互通和远程会诊,标志着该院影像诊断技术与省内先进水平靠拢。医院结合紧密医共体建设,与村里集中心卫生院等5所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影像医联体,为基层卫生院提供强力的影像诊断支持,极大提高了基层诊疗服务水平。

  蓬莱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白凯扬认为:整合成立大影像科,充分体现了医学影像的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验证的优势,最大好处就是消除了分散运营造成的人力资源短缺、工作量不均衡、高级人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设备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影像检查功能最大化、质量最优化、故障最低化、效率最佳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同时,大影像管理模式能有效激发职工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主观能动性,培养打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影像人才,更好地为临床及病患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影像技术服务。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引入,使得医学影像的解析更加精准、快速,而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和诊断可靠性,更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