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邢亚惠 通讯员 宋晓玲 孙鹏 烟台报道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孕育健康未来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传染疾病。可发生在不同的人群,孕产妇人群一旦感染这些疾病,均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妊娠、分娩、哺乳)的方式传染给宝宝,导致后代感染,因此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展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可有效减少疾病代际传递,维护母婴健康权益。
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行动中,同样要注意促进性别平等、反家庭暴力,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什么是促进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深入人心,持续打击和查处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营造有利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较大危害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家庭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往往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束缚而忍气吞声, 施暴者变本加厉。家庭暴力会严重侵犯家庭成员的基本人身权利,损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危害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
医务人员如何判断患者是否遭受家庭暴力?
1.就诊患者生殖器或隐私部位遭受或疑似遭受非正常损伤;
2.不满十四周岁或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怀孕、流产的;
3.就诊患者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者被人麻醉等情形的;
4.就诊患者因家庭暴力、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
5.就诊患者被遗弃或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
6.发现未成年人来源不明、失踪或者被拐卖、收买的;
7.发现未成年人组织乞讨的;
8.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情形或未成年人正在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
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1.重视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明确告诉施暴者,你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家暴属于违法行为,记住防范家庭暴力应从第一拳开始!
2.敢于向外界求助,说出自己的经历,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亲友或者相关部门帮助,有他人出面劝告施暴者。
3.如受到家暴,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确认伤情,注意收集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可以先逃离施暴者。情节轻微的,可以向亲友、邻里、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求助。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请求公安机关制止;妇联维权电话:12338。
如何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1.不得拒绝或推诿为“艾梅乙”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
2.在不接触就诊者血液、体液的普通诊疗过程中,对所有就诊者一视同仁,不得针对“艾梅乙”感染者进行不必要的过度防护。
3.尊重“艾梅乙”感染者的生育决策权,如无医学指征或不宜生育者,不得任意建议其终止妊娠。
4.不得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医患需要共同努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反家庭暴力,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