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曲津慧 通讯员 张艺艺 烟台报道
近期,烟台市雨水天气频繁,加之气温较高,野生蘑菇生长迅速,毒蘑菇也夹杂其中。烟台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切勿采食野生蘑菇,误食毒蘑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健康。
正确认识野生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常见毒蘑菇中毒有7种临床类型,分别是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急性肝损害型是最常见的致死类型。
警惕“假愈期”
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中毒容易被人忽视,其发病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明显胃肠道症状,多数中毒患者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后呈1-2天的“假愈期”。所谓“假愈期”就是指患者在食用毒蘑菇后出现的早期胃肠道症状减轻或消失,使人误以为已经痊愈。随后,患者会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急剧升高,提示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严重者会因肝性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假愈期”常常会让患者及家属忽视了病情的严重性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怎么办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中毒者舌根引起呕吐,反复多次催吐,让中毒者尽量把胃内食物吐出来,减少毒素的吸收。
立即就医。凡是在吃过野生菌后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
远离毒蘑菇
烟台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朋友们,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