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理财 > 银行

光大云缴费三大板块全新发布 解读生活缴费新趋势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7-08-29 15:31:00   作者:

  大众网烟台8月29日讯 8月28日,由中国光大银行主办的2017年中国便民缴费白皮书暨云缴费合作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光大银行与人民网、零点咨询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便民缴费行业白皮书》,这是光大银行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发布便民缴费白皮书。据了解,今年白皮书将研究主体和调研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港澳台地区。

  同时,本次云缴费平台在缴费项目上进行了扩容升级,新增党费云、物业云、教育云三大板块的缴费服务,持续引领中国开放式缴费产业的发展,成为助力普惠金融的典范。

  作为中国最大的开放式缴费平台,光大云缴费一直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数据显示,平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超过300个主要城市,缴费项目覆盖客户超过8亿,接入缴费项目近2000项,合作机构包括微信、支付宝、京东、苏宁、国家电网等200余家,2017年以来交易额更已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便民生活缴费规模增长强劲 物业、教育行业潜力巨大

  升级版的《2017年中国便民缴费白皮书》新增了构建缴费贴心指数、描摹典型缴费人群画像、聚焦物业和教育领域,从市场规模、缴费方式、便民指数、用户画像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便民缴费产业。

  白皮书显示,2016年大陆生活缴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30万亿,同比增长23.7%,增长势头强劲,并呈现传统缴费业务稳中有增、新兴业务高速增长的特征。

  根据发布数据,2016年以水电、煤气、供暖等为代表的大陆传统缴费业务市场规模为3.22万亿,较2015年同比增长8.0%,仍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水平。而以物业、教育、ETC等为代表的新兴缴费业务迎着政策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的红利,正在跨步向前发展,2016年大陆新兴缴费业务市场规模达到2.07万亿,较2015年同比增长59.9%,缴费规模快速增长。

  白皮书介绍,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端缴费人群增长迅速。具体来看,在线上缴费方面,2016年通过移动端缴费的人群比例为27.9%,远高于其他线上缴费方式;通过PC端缴费的人群比例连续两年下降至12.1%,人们的线上缴费习惯正在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在线下缴费方面,通过物理网点缴费的人群比例再次下降,比例为31.9%。

  白皮书预测,物业与教育行业同属于万亿级蓝海市场,未来线上化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开放式缴费平台的介入,可以为物业与教育的缴费双方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持续输出更多样化的金融增值服务。

  云缴费平台三大板块全面扩容 保持生活缴费领先地位

  对于银行而言,突破时空与银行卡归属限制的开放式普惠金融模式获得了更多关注与应用,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资源共享、收益共享的合作经营方式也取得广泛认可。正如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在发布会上所言,云缴费作为光大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优势品牌,多年来一直坚持全面把握人民群众需求,持续创新金融业态,正不断为促进中国普惠金融与便民服务的发展注入新内涵、描绘新图景。

  目前,共享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次发布会上,光大银行宣布2017年云缴费平台将启动全面扩容升级,秉承平台化、智能化、一体化和场景化的原则,云缴费平台首次将党费云、物业云、教育云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三大新兴缴费板块纳入平台缴费云系统,并拟通过与香港电子支付服务商进行合作,将服务深入至港澳台地区,为更多的百姓提供全面、优质、便捷的生活缴费服务。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介绍,光大云缴费通过牢牢抓住缴费这一便民生活场景,以具有科技创新含量的金融服务开放平台为核心,以共享为纽带,连接了供需两个开放端,一端整合与接入各类缴费资源,另一端开放给代理缴费服务的各类合作伙伴,持续提供标准化、一体化全流程缴费服务。

  据悉,未来光大云缴费将在持续为客户提供垂直领域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同时,推动内容丰富、分类清晰、逻辑严密的智能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践行普惠金融与便民服务的核心内涵,致力做中国最大的公共事业缴费及便民生活服务平台。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冠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