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银行业的梦醒时分
来源:大众网 编辑: 2014-11-28 10:53:00
时隔两年之久,央行宣布不对称降息,不仅让贷款买房者受益颇多,还提振了股市,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利好不少。但是对于银行业来说本次降息带来的是地震效应,惊醒了那些依旧把存贷息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银行美梦,梦醒时分当是如何规避风险,研究市场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为何降息
这个周末颇不平静,11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对外宣布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由原来基准的1.1倍上调至1.2倍,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此次降息最直接的导火索应该是来自两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新融十条”,为解决实体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央行希望通过“宽信贷”的政策加大银行放贷能力,以期利于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
银行市场化步伐加快
为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央行动用了各种创新工具PSL、SLF、MLF,并且规模不小啊,动辄就是几千亿,上万亿。然而都不如政策性降息、将准来的直接。
由于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央行已经没有法定利率,其浮动高低由商业银行自己确定,按照目前的流动性紧张状况,资金还是严重的卖方市场,商业银行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贷款利率下降力度,仍然会维持一个较高的贷款利率,因此,此次贷款利率的降低对增量贷款影响不大。
存款利率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化脚步,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此次降息政策出来后,部分银行的不降反升。例如在一些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由0.35%上升到了0.42%,三年期存款利率从4.675%提高到了4.8%,五年期存款利率从5.225%提高到了5.4%,
浏览各家银行网站可以看出,央行降息政策出台后,彪悍的城商行已经宣布将存款利率的一浮到顶,商业性银行除了招商银行和国有银行保持基本利率步调一致外,其余也都上浮到顶。
当前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央行释放基础货币不能直接传导至实体,但是通过降息可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但是,能否真的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
多数分析师认为,此次降息意味着央行的降息周期已经开启,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未来继续降准降息将没有心理压力。
银行利润进一步被挤压
此次非对称降息及存款上浮区间的扩大都指向进一步压缩银行盈利。
商业银行盈利的核心在于存贷差,即低利率吸收存款,高利率发放贷款,从中赚取利息净收入。从这个逻辑上来说,降息对于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就是改变存贷差,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润。
有人用“够狠”两个字来形容这次央行降息放水,贷款利率一次性降低0.4个百分点,实属多年来罕见。同时,还取消了半年和1-3年贷款档次。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累计净息差2.58%,同比和环比皆上升6BP;单季净息差2.55%,环比上升3bps。而这次不对称降息将存贷利差缩窄0.15%,这是央行用行政利率缩窄商业银行利润之源利差。
央行这个煞费苦心的降息方案,主要不是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而是通过将银行利润切给实体经济。
规避风险创新发展
这次降息无论从存款,还是贷款利率看,对商业银行的打击都可以用是 “致命性”来形容。因此,银行业要及时做好相关的风险规避。
银行存款流失更加严重。其实本来存款利率已经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也是导致银行存款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此次降息将导致银行存款出现大幅度下滑,银行资金更加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不排除引发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存款资金大量流失而发生挤兑风险。降息将苦了银行基层员工,揽储难度更大了。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势不可挡。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投资端收益的下行,将传导至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将进一步下行,有专家预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跌破5%的水平。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在“以价冲量”的驱动下,依然保持5%以上的高收益率。有分析认为,不对称降息之后,大银行与小银行之间,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差距正在拉大。
降息对于银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出现风险的同时也预示的机遇降临。
降息利好互联网金融。本次降息的时间恰在互联网大会闭幕之际,互联网大会对金融的影响深远而巨大。随着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等应用不断涌现,金融机构在实现业务创新和灵活性的同时,可有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互联网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催化剂。不对称降息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众筹和p2p以及民间高利贷机构等都是利好,银行存款将会大局举流入这些完全市场化融资高价格里面。
直接利好信用债。降低存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是进一步降低无风险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未来可以期待包括银行理财利率在内的负债成本的下降,这或将成为驱动债券牛市下半场的重要因素。
纵观全球央行以及中国历史,利率政策都是央行所有工具的核心。降息通道已经打开,将准或者新一轮的降息或都有可能,正如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所说,政策调整是为了配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孔秀)
责任编辑:曹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