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通讯员 宫顺强 烟台报道
栖霞市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法宝,坚持问题导向、鼓励探索实践,推动乡村振兴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改革案例,其中庙后镇围绕“三农”工作推出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凝神聚力谋发展,精耕细作强质量,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推动农业提档升级
通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个人集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优势,把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2019年,烟台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庙后镇闻令而动,采取“群众入股、村集体筹股、党委政府配股”方式,第一时间召集各村党支部与果业科技公司签订发展协议,成立了烟台市首家镇级联合社,推动资源全要素激活、产业全方位发展。一是种植端强化科技赋能。产业提质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庙后镇主导产业为大樱桃种植,树龄老化、品种单一、技术薄弱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联合社投入10万元聘请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产业创新机构,组建大樱桃组培技术研发团队,高标准建设甜樱桃脱毒矮化砧木实验室及甜樱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基地,形成国内领先的大樱桃新品种培育实验室,苗木组培技术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引进培育优良大樱桃品种47个,以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二是加工端推动链式聚合。面对传统乡村产业规模小、主体弱、链条短、同质化等突出问题,聚焦品种培育、苗木种养、技术培训、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等一体化、全链条发展,全面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合社通过与企业合作发展樱桃果脯、果酱、樱桃汁等深加工产品,通过引进分选设备进行冷藏加工,进一步延伸樱桃产业链条,带动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三是销售端聚焦品牌打造。改变以往小农户经营形式,各示范园果品向联合社集中,由联合社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多措并举构建“庙后樱桃”特色农产品品牌。受益于市场竞争力增强和经营规模扩大,“奇早”“鲁樱5号”等新品种迅速占领市场,预计年内产量可达12万斤,预订比例达到90%,2023年镇域销售总额达7.8亿元,较2021年增长30%。
深化要素配置改革,促进农村蝶变新生
以镇级联合社为中心点,辐射带动镇域樱桃种植业蓬勃发展,将产业发展与富裕农民、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村建设和治理水平。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选准“领头雁”。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拓面作为带动农村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有效提升村集体战斗力。坚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凡加入联合社的村集体,理事长必须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由镇党委提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社理事长、监事长、财务总监,镇党委政府指导监督联合社管理运营、财务审计等工作,充分凸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二是创新机制平台,育强“排头兵”。庙后镇创新成立大樱桃高质量发展办公室,促进“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更好向乡村汇聚。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发展协议,并由村党支部提供集体土地资源,由镇政府出资将前端科研成果“超级纺锤型”苗木按每亩450棵、7个品种的配比发放给先行试点村,并提供搭建技术和管理指导,在全镇范围内建立10个防雨棚设施栽培示范园,构建稳固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带动全镇大樱桃产业集成发展。三是着力统筹兼顾,打好“组合拳”。紧紧围绕“产业兴、乡村美”,将产业振兴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以“环境美”赋能“乡村兴”。其中,后许家村通过发展“生态+、文旅+”等一揽子项目,盘活大量闲置土地和民房,推动生态旅游与康养、研学、运动等跨界融合发展,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
深化利益分配改革,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和农民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效益。一是科学分配保障收益。为保障村集体与入股农民的利益,联合社入股方式采取“党委配股、村级筹股、群众入股”模式,群众入股占比不低于70%,党委以配股方式参与联合社运作;各村群众入社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30%,村集体对应筹股金额不低于群众入股总额的20%,在此基础上镇党委再给予每个村1万元及不低于群众入股总额20%的配股,2020年至2023年联合社累计分红235万元,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灵活参与降本增收。多管齐下盘活当地人力资源,让农民群众就近务工,以日结方式雇佣社员劳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致富。同时,通过统一农资采购,凭借联合社规模优势与农资供应企业谈判协商,采购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减少农户生产投入,每年可为全镇樱桃产业降低生产成本300万元以上,让果农切实分享到抱团发展的红利。三是以种促学提升技能。围绕增强群众致富技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产业人才支撑,在全镇实施“一村一技术员”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推广现场培训,邀请辽宁大连樱桃种植专家赵德慧等进行现场指导授课,对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答疑解惑,不断营造“关注技能、学习技能、练就技能”的良好氛围,为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