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忠莉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邹金利 通讯员 范雪琳 刘荷 烟台报道
“一株红艳青垄上,满面桃花笑春风。”
眼下,胶东大地乍暖还寒,但在蓬莱北沟镇南王绪村的绿野仙莓采摘园的温室大棚内却“春意”浓浓,一垄垄秧苗油绿茂盛,簇簇绿叶间悬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甜蜜产业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今年的增收靠的就是有机草莓。”绿野仙莓采摘园负责人宋虹琨说。
比富了口袋更欣喜的是,蓬莱区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强化“千万工程”实践,以“一带、三谷、满天星”为引领,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拉过工程队,搞过旅游团,宋虹琨最后为啥选择返乡干起农业,种起了草莓?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火啊!”2023年,宋虹琨看中水果采摘“半日游”经济效应,在南王绪村承包11亩地,盖上8座草莓温室大棚,除了种植甜宝、甜王、香蕉等大众草莓,还引进了天使、粉玉、梦之莹、黑珍珠等市场少见但价格更高的“稀罕”品种。宋虹琨坚持无公害管理,人工劈叶增粗根部,挨个疏花疏果确保每株草莓的养分吸收,拒绝膨大剂与激素,坚持使用生物有机肥料。“虽然亩产只有不到3000斤,但是吃着放心。”浓眉大眼、国字脸的他,笑起来显得老练忠厚,“果儿好我就不愁卖。”
宋虹琨的甜蜜产业,起步便顺风顺水,采摘园紧挨乡镇主街,春节期间,每日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除此之外,他还开通“微信下单+当天采摘+送货上门”服务,成功打开了一条销售新路子,“一年挣个二十来万手拿把掐。”
草莓销售的“开门红”给了他发展信心,他计划着继续扩大规模,引进新式品种,更新大棚设备,“盘算了一下,资金吃紧不少啊。”
就在宋虹琨因为资金问题在发展的路上进退两难之际,蓬莱农商银行主动上前,根据他的经营生产实际,为他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第一时间发放了60万元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是烟台全市农商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金融需求,持续强化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烟台全市农商银行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聚焦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金融优势,聚力推进农业、农村、多元主体与乡村文旅有机融合,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辖内招远农商银行,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选取当地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配套专项服务方案,适配专属信贷产品,拓宽申贷渠道,提高办贷效率,全力做好农文旅全产业链客户信贷服务工作。开展送资金、送技术、送服务的“春雨行动”,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以来,该行累计走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500余户,新增涉农授信17.5亿元。
辖内长岛、栖霞等农商银行聚焦辖内特色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派驻专业金融辅导队,动态掌握各类农业主体发展前景、生产经营状况、资金需求、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金融服务需求等信息,及时提供金融咨询、政策宣传等配套金融服务。
此外,全市农商银行立足当地农业、种植业、文旅等资源禀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针对农业三产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针对性创新推出新产品、新模式,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信贷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力推广“兴农贷”“富农贷”等乡村振兴系列产品,针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苹果育苗贷”“苗木购销贷”“苹果改良贷”“种植能手贷”“果蔬农资贷”等特色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87.21亿元,较年初增加17.45亿元。
初审编辑:张忠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