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银行对外开放应“引智”又“引制”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 2018-04-13 10:28:00
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备受期待。多位专家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指出,银行业对外开放应是有序的、渐进的深化。未来中国监管部门将借鉴国际经验,在“引资”的同时,实现“引智”和“引制”。
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万亿元,而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1013家,总资产为3.24万亿元。
“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是外部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而是针对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为了内生发展而做出的主动选择。”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首先,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国银行业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经济要继续壮大,就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需要更开放的经济环境,让更多的主体参与。
其次,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也需要扩大开放。金融的核心功能在于分配资源,而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需要更大的地域,让更多个体和机构参与。此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已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经营水平,未来金融机构必然要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完成资源分配。
另外,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从内部改革阶段,发展到“走出去”、国际化的阶段。一些专家认为,中资银行要在国际化环境中经营,变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银行,就要求国内的环境应有世界的竞争规则和水平。因此需创造与世界一致、接轨的市场环境,让中国的银行“走出去”,变成竞争力更强的机构。
外资银行不会构成根本性冲击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但当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发展为强大稳健的金融体系,过去10年里中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外资银行,扩大对外开放不会显著改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即使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对银行业整体的市场结构也不会构成根本性冲击。”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表示,首先,外资银行对国内经济环境、金融监管环境、客户需求等方面缺乏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明显跟不上国内机构;其次,过去外资银行能吸收最优秀的人才,而现在却不是,很大程度上面临内部管理上的“水土不服”。
另外,引入经营审慎的外资机构也有利于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充实中资银行的资本金,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机制。在“引资”的同时,实现“引智”和“引制”。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