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着力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 2015-05-07 10:11:00
△烟台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
△“济南第一团”授旗
|
△1945年9月,美舰来烟事件中双方谈判代表合影
|
△1949年8月,胶东人民支前小车队
|
△1945年,八路军从胶东渡海向东北挺进
|
△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举行天福山起义
|
△1938年9月18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成立大会会场——掖县沙河镇
|
△20世纪初叶的烟台海滨
|
△1944年胶东大众、胶东文化创刊号等文物
|
△市民参观红色图片展
|
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精神纽带,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开放城市,革命历史波澜壮阔,红色文化传承不息。烟台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既是凝聚党性锻造向心力的时代需求,也可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烟台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烟台处于胶东地理中心位置,作为胶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和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党的建设星火燎原
五四运动前,烟台就经销发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传播新思潮。1920年春,烟台海军学校学生李之龙、郭寿生组织成立读书会,不久成为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通讯会员。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不久,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王荷波就到烟台开展党团活动。1923年郭寿生经恽代英、王荷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胶东最早的共产党员。
1933年在牟平刘伶庄成立的中共胶东特委,经过艰辛的努力,整合和稳定了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1938年12月诞生的中共胶东区委是山东第一个区党委,也是山东存在时间最长的区党委。1945年胶东共产党员由抗战前的1840人发展到63064人,到1949年9月,胶东共产党员已发展到324233人,与人口比例为2.87%,而当时山东为1.66%,全国为0.8%。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胶东区委领导两个市委(青岛、烟台)、5个地委(北海、西海、东海、南海、滨北)和43个县委。
二、胶东子弟兵血沃中华
1928年6月,莱阳县委举行的胶东抗粮军武装暴动,开创了胶东地区武装斗争的先河。1935年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是抗战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创立的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支坚持到抗战爆发的红军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特委和掖县(今莱州市)县委先后领导发动了天福山、威海、玉皇顶等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相继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近8000多人的抗日队伍,通过整合,组建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牟平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战第一枪,战斗中一块0.8平米的铁皮雨搭子上竟被击穿了138个弹孔,后来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被军事博物馆收藏。1943年前后,海阳民兵创造了威震敌胆、享誉全国的地雷战,共炸死炸伤敌人1025人。
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以外交斗争配合军事斗争的特殊方式,粉碎了美军在烟台登陆的企图,保住了通向东北的重要海上通道。1945年,46500多名八路军乘30多艘汽船、140多艘帆船,从蓬莱等处出发渡海后挺进东北,完成了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海行动,为开辟东北根据地赢得了时间,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7年华东局机关在饶漱石、黎玉等带领下进入掖县,领导和指挥胶东保卫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战略态势。为支援山东和全国解放,胶东组织了“五次大参军”、“四次大支前”,共组织40万人参军,280万民工支前,7250多名干部北上南下开辟和建设新解放区。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民子弟兵达4个集团军另2个师又25个团,其中三个集团军仍在建制。
战争年代,胶东地区消灭日伪军13.4万人、国民党军16万余人;7.6万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集体和杨子荣、任常伦、夏侯苏民等著名战斗英雄,以及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著名民兵英雄。
三、红色政权蓬勃发展
1938年3月,掖县(今莱州市)县委联合各界抗日人士,成立了山东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8月,在掖县、蓬莱、黄县(今龙口市)3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山东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民主政权——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继北海专员公署成立之后,东海、西海行政专员公署和南海行政联合办事处相继成立。1941年2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1942年6月,胶东区临时参议会成立。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栖霞正式成立。在胶东行政主任公署的领导下,形成了从胶东区到4个海区再到县、区、乡、村6级完整的抗日政权体系。
抗战胜利后,在原有基础上,胶东地区建立健全各级民主政权,到1949年10月,胶东行署辖烟台市和东海、北海、西海、南海、滨北5个专署47个县。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862万人。
四、经济建设支援全国
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抗日根据地,不仅保证了全区军需和民用,还积极支援全省和全国的抗战。在抗战最艰难的1942和1943年,胶东地区贡献的公粮和田赋均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42%以上。
创建于掖县的北海银行是胶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大创举,后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三大基石之一;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后来成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本位币,在对敌开展金融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8年春建立的黄县圈杨家兵工厂是山东第一个兵工厂。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兵工厂是“山东兵工生产的主力”,所生产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供给胶东、山东和华东战场,被誉为“华东的总后方”、“我军军事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
胶东地区的黄金生产为抗战和根据地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胶东军民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坚持黄金生产,拿出大量黄金支援山东和全国抗战。1939年至1945年,经由“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陆续运送13万两黄金到山东分局和党中央,成为我们党当时重要的经费来源。
五、革命文化的红色摇篮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胶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动员群众、团结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
创立于1938年8月的胶东特委机关报《大众报》是抗战时期山东省内创立最早的主要党报之一,坚持出版了12年之久。《大众报》不仅及时、全面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在部队、群众中的影响,而且培养了大批新闻宣传、电信机要、出版发行和文艺创作人员。
1938年9月在掖县成立的胶东文化界救国协会,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党领导下的文化界团体。胶东文协先后创办了大众剧团、鲁迅剧团、京剧团、文艺实验剧团、胜利剧团等群众性文化团体,还编辑出版了《文化防线》、《胶东大众》、《胶东青年》、《大众戏剧》、《大众画刊》。截至1945年6月,胶东全区共有文协会员23000多人,教师抗日救国会员达26000多人,民间艺人抗日救国会会员达3700余人,连同各级文协所属专业文艺团体、群众业余文艺队伍,联系着数百万工农大众,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
胶东抗大是山东开展军事教育的典范。1940年1月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后,先后设立了3处支校。第二支校(鲁西)划归冀鲁豫边区之后,胶东抗大成为省内仅有的两个支校之一。胶东抗大培养了5000多名革命干部,在干部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在胶东工作战斗过的将领,建国初期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27人,其中有10人是从胶东抗大里走出来的。原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就是胶东抗大优秀学员的代表。
撰稿、组版:烟台市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
弘扬胶东红色文化: 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近年来,烟台市在巩固提升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做大做强经济实力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13年初,烟台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立足丰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把全面推进以烟台市为主体的胶东红色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力争经过3—5年努力,将烟台打造成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
烟台市专门成立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江汀任组长,7位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32个市直单位、驻烟高校和部队。研究制定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推进计划》,高屋建瓴地明确了烟台发展红色文化的战略定位,制定了9个方面59项具体推进事项,为烟台市开展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奠定了基石。该市确立的任务和目标是,集中力量“形成四个一批、打造三个亮点、卡实两个时间节点”。形成四个一批,就是挖掘整理一批红色革命史料,整合提升一批红色文化场所,精心创作一批红色艺术精品,集中推出一批红色革命典型。打造三个亮点,就是高标准建设一座红色纪念馆,高水平创作一部红色电视剧,高起点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
从2013年下半年起,烟台市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力度,确保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文物文献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景点,坚持因地制宜、有合有分、点线结合,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经典场所和精品路线,以文化带活旅游业、提升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红色文化景点道路交通、接待场所、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体系,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传记、新闻媒体、学术研讨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以来,先后征集普查各类史料5300多件,遴选确定了30个重要事件、100名重要人物、70处重要遗址、700件重要史料。
目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总体目标和推进时间表,集聚一切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全力将烟台建设成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省内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和旅游首选城市、国内极具知名度的红色文化领军城市。
文化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精神纽带,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开放城市,革命历史波澜壮阔,红色文化传承不息。烟台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既是凝聚党性锻造向心力的时代需求,也可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烟台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烟台处于胶东地理中心位置,作为胶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和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党的建设星火燎原
五四运动前,烟台就经销发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传播新思潮。1920年春,烟台海军学校学生李之龙、郭寿生组织成立读书会,不久成为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通讯会员。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不久,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王荷波就到烟台开展党团活动。1923年郭寿生经恽代英、王荷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胶东最早的共产党员。
1933年在牟平刘伶庄成立的中共胶东特委,经过艰辛的努力,整合和稳定了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1938年12月诞生的中共胶东区委是山东第一个区党委,也是山东存在时间最长的区党委。1945年胶东共产党员由抗战前的1840人发展到63064人,到1949年9月,胶东共产党员已发展到324233人,与人口比例为2.87%,而当时山东为1.66%,全国为0.8%。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胶东区委领导两个市委(青岛、烟台)、5个地委(北海、西海、东海、南海、滨北)和43个县委。
二、胶东子弟兵血沃中华
1928年6月,莱阳县委举行的胶东抗粮军武装暴动,开创了胶东地区武装斗争的先河。1935年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是抗战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创立的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支坚持到抗战爆发的红军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特委和掖县(今莱州市)县委先后领导发动了天福山、威海、玉皇顶等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相继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近8000多人的抗日队伍,通过整合,组建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牟平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战第一枪,战斗中一块0.8平米的铁皮雨搭子上竟被击穿了138个弹孔,后来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被军事博物馆收藏。1943年前后,海阳民兵创造了威震敌胆、享誉全国的地雷战,共炸死炸伤敌人1025人。
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以外交斗争配合军事斗争的特殊方式,粉碎了美军在烟台登陆的企图,保住了通向东北的重要海上通道。1945年,46500多名八路军乘30多艘汽船、140多艘帆船,从蓬莱等处出发渡海后挺进东北,完成了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海行动,为开辟东北根据地赢得了时间,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7年华东局机关在饶漱石、黎玉等带领下进入掖县,领导和指挥胶东保卫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战略态势。为支援山东和全国解放,胶东组织了“五次大参军”、“四次大支前”,共组织40万人参军,280万民工支前,7250多名干部北上南下开辟和建设新解放区。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民子弟兵达4个集团军另2个师又25个团,其中三个集团军仍在建制。
战争年代,胶东地区消灭日伪军13.4万人、国民党军16万余人;7.6万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集体和杨子荣、任常伦、夏侯苏民等著名战斗英雄,以及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著名民兵英雄。
三、红色政权蓬勃发展
1938年3月,掖县(今莱州市)县委联合各界抗日人士,成立了山东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8月,在掖县、蓬莱、黄县(今龙口市)3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山东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民主政权——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继北海专员公署成立之后,东海、西海行政专员公署和南海行政联合办事处相继成立。1941年2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1942年6月,胶东区临时参议会成立。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栖霞正式成立。在胶东行政主任公署的领导下,形成了从胶东区到4个海区再到县、区、乡、村6级完整的抗日政权体系。
抗战胜利后,在原有基础上,胶东地区建立健全各级民主政权,到1949年10月,胶东行署辖烟台市和东海、北海、西海、南海、滨北5个专署47个县。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862万人。
四、经济建设支援全国
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抗日根据地,不仅保证了全区军需和民用,还积极支援全省和全国的抗战。在抗战最艰难的1942和1943年,胶东地区贡献的公粮和田赋均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42%以上。
创建于掖县的北海银行是胶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大创举,后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三大基石之一;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后来成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本位币,在对敌开展金融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8年春建立的黄县圈杨家兵工厂是山东第一个兵工厂。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兵工厂是“山东兵工生产的主力”,所生产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供给胶东、山东和华东战场,被誉为“华东的总后方”、“我军军事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
胶东地区的黄金生产为抗战和根据地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胶东军民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坚持黄金生产,拿出大量黄金支援山东和全国抗战。1939年至1945年,经由“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陆续运送13万两黄金到山东分局和党中央,成为我们党当时重要的经费来源。
五、革命文化的红色摇篮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胶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动员群众、团结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
创立于1938年8月的胶东特委机关报《大众报》是抗战时期山东省内创立最早的主要党报之一,坚持出版了12年之久。《大众报》不仅及时、全面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在部队、群众中的影响,而且培养了大批新闻宣传、电信机要、出版发行和文艺创作人员。
1938年9月在掖县成立的胶东文化界救国协会,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党领导下的文化界团体。胶东文协先后创办了大众剧团、鲁迅剧团、京剧团、文艺实验剧团、胜利剧团等群众性文化团体,还编辑出版了《文化防线》、《胶东大众》、《胶东青年》、《大众戏剧》、《大众画刊》。截至1945年6月,胶东全区共有文协会员23000多人,教师抗日救国会员达26000多人,民间艺人抗日救国会会员达3700余人,连同各级文协所属专业文艺团体、群众业余文艺队伍,联系着数百万工农大众,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
胶东抗大是山东开展军事教育的典范。1940年1月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后,先后设立了3处支校。第二支校(鲁西)划归冀鲁豫边区之后,胶东抗大成为省内仅有的两个支校之一。胶东抗大培养了5000多名革命干部,在干部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在胶东工作战斗过的将领,建国初期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27人,其中有10人是从胶东抗大里走出来的。原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就是胶东抗大优秀学员的代表。
撰稿、组版:烟台市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
弘扬胶东红色文化: 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近年来,烟台市在巩固提升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做大做强经济实力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13年初,烟台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立足丰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把全面推进以烟台市为主体的胶东红色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力争经过3—5年努力,将烟台打造成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
烟台市专门成立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江汀任组长,7位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32个市直单位、驻烟高校和部队。研究制定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推进计划》,高屋建瓴地明确了烟台发展红色文化的战略定位,制定了9个方面59项具体推进事项,为烟台市开展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奠定了基石。该市确立的任务和目标是,集中力量“形成四个一批、打造三个亮点、卡实两个时间节点”。形成四个一批,就是挖掘整理一批红色革命史料,整合提升一批红色文化场所,精心创作一批红色艺术精品,集中推出一批红色革命典型。打造三个亮点,就是高标准建设一座红色纪念馆,高水平创作一部红色电视剧,高起点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
从2013年下半年起,烟台市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力度,确保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文物文献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景点,坚持因地制宜、有合有分、点线结合,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经典场所和精品路线,以文化带活旅游业、提升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红色文化景点道路交通、接待场所、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体系,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传记、新闻媒体、学术研讨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以来,先后征集普查各类史料5300多件,遴选确定了30个重要事件、100名重要人物、70处重要遗址、700件重要史料。
目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总体目标和推进时间表,集聚一切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全力将烟台建设成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省内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和旅游首选城市、国内极具知名度的红色文化领军城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张其天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