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首页综合新闻

国考报名将迎高峰期 专家建议摒弃功利心态

来源:中新网   编辑:   2012-10-18 08:17: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阚枫)今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工作将进入第四天。盘点前三日的报考情况,已有十几万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并通过审核,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铁道部等部门的相关职位报考“火热”。专家预测,由于职位限制条件增多,今年国考报名人数整体上或稳中有降,考生应摒弃功利心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谨慎报考。

  报名将迎高峰期 国家民委、铁道部相关职位热门

  10月17日是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第三天,据华图教育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7日16时,已经有147429名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并通过审核,3204个职位无人报考。

  统计数据显示,报名开始三天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持续领跑“热门职位榜”,其本次招录的“研究二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位,17日16时已通过审核人数为1300人,成为目前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而该职位仅招考2人,报考比例高达650:1。

  其实,国家民委相关职位的炙手可热,在去年的国考报名中已有体现。去年,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以3597:1的报考比例,成为当年国考竞争最激烈的岗位。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国家民委以外,教育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铁道部等部门的相关职位也在“热门榜”前列。其中,铁道部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综合管理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以862:1的报考比例暂居竞争最激烈职位之首。

  根据往年报名趋势,十天的国考报名在前几日报考人数的增幅均不大,考生多持观望心态。但是,由于招考单位最长审核时间为48小时,报名人数的大幅增长会出现在报考时段的中期,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预计,今日起国考报名人数将迎来大幅增长。

  职位限制条件增多 报名人数或“稳中有降”

  根据招考简章,本次共有14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招录两万余人,这也是近年来国考招录最多的一次。

  其实,就报名人数来说,国考已经连续两年“降温”。在去年国考笔试前夕,国家公务员局统计数据显示,国考报名通过审查的合格人数约为133万,而在笔试当天,确认参加考试的仅有96万余人。但是,在今年国考报考前夕,有机构预测,今年报名人数很有可能接近200万,招录比例也可能会高达90:1,对于该预测,不少考生表示惊讶。

  “我觉得这个预测不是很科学,因为我们不是在算命,好像招考的人多了自然报名的人就多,有时候这是一种经验,但是不一定成为一种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华图教育集团首席申论研究与培训专家钟君表示,不能因为招考职位增多就推测报名人数也会大幅增加,因为今年的很多职位限制条件较多。

  “一些限制性的条件,如仅限本科,仅限博士,这样的岗位匹配度的明确要求变多了,此外特别强调了一些岗位必须签约五年,或者工作地点在国家级贫困县,很多职位附加了限制条件。”

  钟君称,今年的整个招考更加科学,更加注重规范和严谨,政策更加严格,这会导致能报上名的人数比去年要少。钟君预测,今年国考整体报名人数应该是稳中有降。

    公务员并非“金饭碗” 专家提醒摒弃功利心态

  连日来,关于国考职位“苦差事”增多的讨论持续被舆论关注。今年的不少招考职位明确注明了“国家级贫困县”、“最低服务期五年”、“工作强度大”等备注事项,一直被社会认为“香饽饽”的公务员职业,似乎已经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舒适清闲。

  对此,钟君表示,公务员职业也有多方面的压力,比如职业生命相对比较短、工作不自由、劳神、诱惑多、有风险等等,公务员只是人生的选择之一,考生要从公务员是“金饭碗”的传统观念中,从官本位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这种束缚。

  对于目前还抱着观望态度,迟迟没有决定报考职位的考生,钟君建议,考生不要过度关注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比如人家只招一个人,一千个人报名你考第一名,那肯定是你,而如果十个人报名你考第二名,那也不是你,所以你不需要去太多关注这种报名的数字,因为这是你无法掌控的。”

  钟君提醒,考生报考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年龄、基层工作经历等硬约束条件,筛选自己符合的岗位,其次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报考的职位。“考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定位,更重要的就是不要去考虑太多,要把功利性的东西放在一边”。(完)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