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劳工已逝世多年 无妻儿赔偿金分4亲属
来源:蓝色快报 编辑: 2012-09-07 09:52:00
费三元
得知莱西现有一名未寻到的二战劳工,9月6日快报记者踏上了寻找安野中国劳工于永梅的路途。在刘宝辰教授的帮助下,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莱西市店埠镇于家小里村找到了该劳工的亲人。从他们口中记者得知,1944年日本攻打崂山的时候于永梅被虏去当了劳工,后来他去了台湾。如今于永梅已经去世,终其一生没有娶妻生子。刘宝辰教授表示,赔偿金将会发给于永梅的5个侄女和两个姊妹。“具体如何分配,可以由他们自由选择”。
□按图索骥
初步判断应该在莱西于家小里村
寻找到青州市郭兴选后,刘宝辰教授此次寻找安野中国劳工之行就将结束。“我9月7日将回到保定,回去准备10月份去日本广岛参加悼念活动的相关事宜。”刘宝辰教授给了记者一份“安野中国劳工明细单”,“有些信息已经基本核实清楚,可以直接到当地寻找。”刘宝辰教授告诉记者,不妨亲自去当地寻找中国劳工。
“于永梅,19岁,莱阳县李家小”在名单上,记者确定了一位寻找对象。记者发现,于永梅(男)是19岁的时候,被抓到日本当劳工的,“这在安野中国劳工中,算是很年轻的,比他还小的就只有几个18岁的小伙子了。”刘宝辰教授说道。
在明细单的地址一栏,记者看到,于永梅的籍贯为“莱阳县李家小”。刘宝辰教授告诉记者,1950年之前莱西市被称为莱阳县。“而从莱西市的地方志也可以确定,在1944年左右这个地方被称为莱阳县。”
刘宝辰说:“后来,我就在地图上查找,发现在店埠镇确实有个叫李家小的村子,但李家小村长告诉我,村子并没有人被抓到日本去。当时村长还找了村里好多老人,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事儿。村长倒是记得好像于家小里村有人去了日本国。而于永梅也刚好姓于。”
后来从于家小里村反馈回来的信息,刘宝辰教授基本确定了于永梅是于家小里村的人,“当地村支书说,这里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但后来他去台湾了。”随后,刘宝辰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寻访这些中国劳工,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地名的改变,“每去一个地方,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地方志,从地名的改变找突破口。”
随后,记者一行根据刘宝辰教授提供的线索,启程去莱西市寻找安野中国劳工于永梅。
□无从寻找
听说住在村西头,找了半天没发现
9月6日,记者从潍坊青州市乘车,经过6个小时的行程到了莱西市店埠镇于家小里村。
于家小里村离莱西市有30多里地,是一个有400多户村民的小村庄。居民以于姓、李姓居多。从当地村民口中,记者得知,这个村子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以前村民称村子为“于家滩”。
午后的村庄显得非常安静,“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剩老头老太太了。”
当听说记者正在寻找一户姓于的、去日本当过劳工的人家时,正在和水泥盖房子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于永梅这个人倒没听说,不过却也有个姓于的,在村子西头住着。
“那个人可能都100多岁了。”该村民说,这位老人曾给日本人干过活,但不是去日本,而是去东北干的,“好像是去东北挖煤还是什么的。后来逃回来了,但手指头都没有了。”
“上世纪40年代的事儿,现在也就老人还记得,像我们这些四十来岁的人,都是听别人说的,也许村子有这个人,但我们没怎么听说过。”周围的几个农民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而在村子西头找了半天,记者并没有找到村民口中所说的百岁老人。但从另外几位老人口中,记者却意外得到了于永梅的信息。
□巧逢熟人
他娘一人带着四个娃,靠要饭糊口
在村西头,几个老人正在拉呱唠嗑消磨时间。当听到于永梅这个名字的时候,一位老汉告诉记者,“那是我叔啊,比我大三四岁。”老汉名叫于效成,今年82岁,是土生土长的于家小里村人。“于永梅的辈分比我大,我得管他叫叔。”于效成告诉记者,“于永梅很多年前就去台湾了,后来就死在了台湾。”
从于效成的口中记者得知,于永梅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一家六口人就种着一亩来地,还是沙窝地,“这是村子最差的地,小麦、苞米根本没法长,就只能种些花生、地瓜了。”于效成说,“地瓜还可以糊口,花生就只能拿出去卖,换些粮食回来。”于永梅才几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死得挺早的,可能因为家里太穷,生病没钱治。”
“他父亲死后,他娘就拉扯着4个孩子生活。为了生活,他娘还得出去要饭,有时候都到我们家要。”因为实在没法生活了,于永梅就去当兵去了。
□当兵被俘
抓到日本广岛挖山,走后音讯全无
“具体是什么时候当的兵我就不清楚了。”于效成告诉记者,于永梅还有个亲侄女也在本村住着,名叫于翠芳。
随后记者找到了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于翠芳。“他是我唯一一个亲叔叔。”于翠芳告诉记者,于永梅有个哥哥叫于永民,“也就是我的父亲”,还有两个姊妹“现在都还活着”。50岁的于翠芳说,关于叔叔的事,她都是听她父亲讲的。
1942年的时候于永梅出去当兵,“好像是到即墨当的兵”。后来在日本攻打崂山的时候,于永梅被俘,就被抓到了日本国当劳工。“听父亲说是到日本一个叫广岛的地方挖山去了。”
于永梅的远房亲戚王成闻讯赶来,他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人都被抓到日本国当劳工了,“听我姥姥说,当时二鬼子、三鬼子都到村子里来说,有金矿过来招人挖矿,不但有钱拿,还能管吃管住。很多过不下去的村民就去了,后来很多人就没了音讯。也有买办过来买人,一个人1块钱,但钱谁都没见着,人就拉走了。”
王成口中所说的二鬼子就是日本伪军,三鬼子则指的是地痞流氓,“那个年代真的很乱,到处都有抓人的。”
□贫苦无依
回国直接又当了兵,一生没娶媳妇
1945年8月份于永梅从日本回国后,就又当兵去了。“当时他根本没有回家,直接在青岛当了兵。”于翠芳说,“可能嫌家里太穷根本没法生活,就又当兵了。”
1949的时候,于永梅就到了台湾,“在那里好像还是当兵吧。”从那时候起,家里人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据于翠芳介绍,因为家里穷,于永梅一直没有结婚,“这么多年,他一个人过得孤苦伶仃的,受了不少罪。”
从于效成口中记者得知,不但于永梅结婚困难,于永梅的哥哥于永民结个婚也非常难,“那时候他家太穷了,根本没人嫁给他,解放之后才有个刚死了男人的女的,带着孩子嫁了过来。可以说,他们家是当时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了。”
□分隔两地
逢年过节,亲人只能在家里拜祭
1949年的时候,于永梅所在的村子已经解放。但是他的哥哥于永民却因为在青岛偷驴被劳改。“可还在路上的时候,于永梅就被公安得逮住了,被判了劳改。”“当时,公安一看这家伙既不是什么地主,也不是什么富农,就判了他劳改。而这个家伙,除了做豆腐、卖豆腐,什么都不会了。当时政府就让他卖豆腐去了。”说道这里,于效成几位都哈哈大笑。
而79岁的村民姜仁山说,大概于永梅卖了两三年的豆腐,“劳改就算结束了,继续回家种他的地去了。”
“这哥俩算是遭够了罪了,日子好起来了,反而都死了。”姜仁山,“于永民死了得有二三十年了,而于永梅听说也死了很多年了。”
于翠芳告诉记者,于永梅1960年就去世了,一直生活得很幸苦,到死的时候,也还是一个人。“这也是几年前,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于翠芳说,“当时村子里有不少人都去了台湾,后来在给家里人通信的时候,才知道叔叔去世的消息。他当时生活在台湾桃园县。”
自于永梅去台湾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一封信。“到底叔叔在台湾干什么,我们家里人根本就不知道,就是听人说起生活得并不好,一直没有结婚。”于翠芳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亲人去拜祭过他。台湾太远了,像我们村里人,哪有钱去啊。每逢过节的时候,也就在家里给他拜祭拜祭,聊表心意了。”
赔偿安排
赔偿金如何分配,尊重亲人意见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于永梅虽然没有结婚,但他还有5个亲侄女和两个妹妹。
至于如何处置这4.5万元的赔偿金,刘宝辰教授认为,原则上说,这笔赔偿金要分成三份,5个侄女占其中一份,两个妹妹分别占一份。“但是也可以根据他们当地的习惯,或者亲人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协调处理。只要不影响家庭和睦、亲朋关系就好。”
何时发放赔偿金?据刘宝辰教授介绍,现在只要获得相应的证明,办理完手续就可以发放赔偿金了。“发放赔偿金,我们都有一定的程序,身份、信息都要核对无误后才能发放。”记者 张志强 见习记者 郑钦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