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首页头条

哈市将桥梁事故定性为侧滑 仍留四大疑问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2-08-26 08:46: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本报记者杨传忠
  
  发生在8月24日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匝道坍塌事故,引起了国内多位桥梁设计专家的关注。多位专家普遍认为桥梁的建设质量应该不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反而比较专业性的独柱墩桥梁的设计“缺陷”问题成为焦点话题。
  
  桥梁先天缺陷或是罪魁祸首
  
  哈尔滨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的坍塌后,参与现场调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王宗林表示,桥的主要结构是钢梁加混凝土,桥体侧翻后,钢梁一点没变形,混凝土也没有大的损害,二者间连接也较好,整体没有任何地方断裂。“桥的质量还是过硬的。”他认为。
  
  他的观点得到了国内多位桥梁界专家的认可。“倾覆原因可能很复杂,也不好贸然下结论,但从现场照片上看建设质量应该不太成问题,车辆超载太厉害,远远超过了桥梁允许的偏载限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王德庆告诉记者。
  
  据介绍,独柱墩桥梁在设计上允许向一侧偏,但是偏载有一定的限度,按现在交通部的相关标准,单侧大概能承受150吨左右的重量,而事故中车辆总重量已经超过此限度两倍多。对此,河北远洲工程公司桥梁专家武宏晓曾做过独柱墩桥梁倾覆的相关测试,在超载作用下独柱墩偏心受压承受力可以满足1.4倍的设计活载荷载使用要求,但超过1.6倍,桥梁将出现倾覆。
  
  同济大学桥梁系大跨度桥梁研究室主任肖汝诚也表示,导致哈尔滨大桥坍塌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超重车沿着边线行驶产生的力矩过大,或者本身就是由于桥梁在抗倾覆性上有一点先天性缺陷——作为直线桥梁并采用独柱墩设计,桥梁本身抗倾覆的能力较弱。
  
  “独柱桥在我国水土不服”
  
  “这桥的设计放在国外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零缺陷的,但在中国修桥不能按常规出牌,超载车太厉害,而且是三四倍地超。所以必须得给桥体加餐加料,但到底加多少目前还没有法律约束,加多了势必会让建设成本大幅上扬,加少了就容易出问题。”我省交通规划设计界的一位专家这样说。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货车超载问题在我国突出,桥梁设计时一般都考虑加大荷载能力,“设计荷载55吨的桥梁,有时候过200吨的车也能受得了,桥梁结构工程师往往关注的重点在于桥梁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而对于偏心偶然超载作用的关注是不足的。因为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多辆超载货车同时偏心停留的事。”
  
  但桥梁工程作为一门在世界上相当成熟的科学技术,到了我国却有些水土不服,原本成熟的设计方案却成了“缺陷”。“独柱式桥梁结构的倾覆是可以预防的,但没有制度和法规要求你必须这么做,预防加固就意味着工程成本将增加,而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也是符合桥梁设计规范的。建议相关部门抓紧制定独柱墩桥梁的相关中国特色标准。”上述专家表示。
  
  东莞市新远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桥梁工程师李元生在博文中表示,从现行规范上看,我国公路桥梁规范对横向倾覆稳定性的相关规定,尚处于空白状态。
  
  “个人认为规范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验算荷载取值有问题,与中国的交通运输实际脱节,国产货车普遍超载200%~300%,且喜欢在夜间编队行驶。工程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符合规范就行,更应该通过实际工程出现的问题来检验工程设计,规避潜在风险。”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梁智垚博士表示。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