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理财

行人过马路“羊群效应”一年浪费近五千万

来源:人民网   编辑:   2013-04-12 09:37:00


记者算账:繁忙路口至少需要6名管理者

记者又走访了多个路口,多名交通协管员向记者坦言,他们因为没有执法权,仅能靠着吹哨和摇红旗管理路口秩序,所以每个路口一定要有交警在,才能对乱闯者形成威慑力。

记者简单的算了一笔账,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一般会有4个“行人岛”,每个“行人岛”上如果设置一名交通协管员,就需要4个人,加上负责指挥交通的交警或协警,以及负责对行人、电动车进行处罚的交警,那么一个路口就至少需要6名交通管理人员。

就拿建设大道新华路口来说,记者看到,这里有2名交通协管员,2名协警及3名交警,还有1名负责拖运违章电动车的小货车司机,在这个路口警方共投入了8人。

再以解放小学的同学们调查的建设大道黄浦大街路口为例,一个路口4个安全岛,每个岛需要2个协管,每个协管一般在路口的执勤时间为6个小时,那么两班倒得16人。也就是说,这个路口一天需要16名协管员,才能把行人和电动车全管住。

再算下去,一名协警,目前的最高标准是年薪3万,一年下来,需要花费48万元,才能将路口的行人管好。在江岸区,像建设大道黄浦大街路口这样的大路口有20个左右,乘以48,数字高达960万!这还只是一个中心城区的,全市的数据更惊人。

记者随后从市交管部门得知,全市的繁忙路口超过100个,这样说来仅仅为管住这些路口的行人不闯红灯,一年的财政投入就需要约4800万元。如果算上完善道路规划的钱,这笔费用还将更高。可以说,这是不文明习惯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

老协管体会:武汉行人越来越文明

在解放大道解放公园路口当交通协管员的邱裕成,今年已经53岁了。昨天,他告诉记者,他当了7年的交通协管员,亲眼见证了武汉行人闯红灯的变化。

邱裕成说,他刚开始做交通协管员时,劝阻行人和非机动车一般用口哨和小旗。当时,理他的人并不多,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后来,交管部门对行人乱穿马路很是头疼,甚至有一段时期用绳子拉着,防止行人乱穿,但由于绳子很容易将行人绊倒,并且不人性化,这个举措很快也被取消了。

当时,邱裕成的一个同事,还因为劝阻行人过马路,被一个脾气暴躁的男子打了一顿。“现在,虽然说还是有人不看信号灯横穿马路,但比那个时候好多了!起码看到我们认真的态度,大多数行人还是听我们的。”

邱裕成说,行人闯红灯有很深刻的原因,除了行人自身的原因之外,交管部门也应当将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做得更人性化,例如在机动车停下来后,有一段时间人行道也是红灯,路口无人行走,其实是把这段时间的马路资源闲置了,行人等久了也容易闯红灯。如果配时更科学,相信也会减少行人闯红灯的几率。

(记者梁爽 戴维 汤华明 李爱华)

【时评】

对生命负责 从脚下开始


我们常把生活中的重大抉择比作“人生的十字路口”,其实面对现实里的十字路口,如何选择也一样重要。是无视信号灯与车流我行我素,还是宁等三分勿抢一秒?不同的选择背后,恐怕隐藏着不同的结果。即使“坏结果”的几率是万分之一,也将是一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更何况在这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之外,还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额外经济成本。

是的,作为行人,有太多理由可以讲,有太多侥幸可以抱。我们埋怨城建及交通设施不够完善、车站与人行横道设置不够人性化;我们有信心对车速做出正确估计,也知道绝大多数小轿车不敢“抢”。可是闯红灯的本质,是自动放弃了法律规则的保护,把人身安全交到了别人的手里:万一遇到新手慌了神,又万一遇到某些突发状况,再想返回重来,可就为时晚矣。

马路上的文明,首要强调的是规则文明。各看各的灯,各走各的道。尽管道路交通法倾向于保护弱者,但那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冒险。甚至再一步想,我现在是行人,但我今后也许会开车,我的家人朋友也会开车,当他们遇到不守规则的行人时,他们又做何感想?这种换位思考,也适用于所有的司机朋友们。

如果你认同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其他社会成员负责,那么就应当从脚下开始,做出正确的选择。走路的、骑电动车的不乱穿瞎闯,开车的守法礼让,良好风气形成了,马路乱象自然就越来越少。(林坤)

张雪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