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扫货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 2012-10-08 14:47:00
费三元
中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上世纪80年代,米兰、伦敦和纽约的奢侈品商店里到处都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挑选着最昂贵的商品。30年过去了,中国游客取代了日本人,横扫世界商场,成为黯淡的全球经济背景中难得的亮色。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这一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花费达到6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00亿,比北京市2011年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
这股强大的力量还正在变得更强大:麦肯锡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当下的10年,可支配年均收入能够支付得起私家车和小件奢侈品的中国城市家庭比例将增长近6倍--显然,中国旅游消费的繁荣才刚刚开始。
在今年上半年,尽管坏天气频繁光顾巴黎,但到此观光的中国游客仍创下纪录。据巴黎旅游局总经理罗尔估计,包括购物在内的中国游客的总数介于70万到85万--因为许多中国游客不在巴黎过夜,他们只是来购物。
中国驻法领事馆文化专员袁女士就亲眼看到,无论什么时候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门口,始终都有一条长龙在排队。长龙中,中国人的数量不少。
袁女士:每次大减价的时候都会有排队的情况,平时应该有打折,店铺门口就会排起一个很长的人龙,很正常,反正在巴黎比较司空见惯。
另外,袁女士还告诉经济之声记者黄耀伟,由于工作的关系,她可以经常往返巴黎与中国。时不时她的一些朋友,都会托她代买一点巴黎的品牌产品。而她有时拿着这些购物名单一看,很多都是过季产品。
袁女士:在法国经常会有中国的朋友说帮忙带一些时尚东西,比如皮包或者手机链之类的名牌产品。我发现他们很多时候托我带的东西都是过时的,今年年中的时候就有好几个人托我带包,去柜台一问都是上一季流行的款,这一季已经都下架了。国内可能接触这一信息有些过时,很多在淘宝或者杂志或者微博上看到的以为当季的东西其实都已经过期了。
不过,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游客的海外购物热情。中国旅行社总社导游陶训敏称,经常有游客提出要求,缩短看景点的时间,多留点时间购物。
由于旅行团停留的时间紧迫,中国游客往往"花钱效率"很高。今年9月前往新西兰观光的王女士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情景:在奥克兰机场下飞机刚登上中巴车,团友们就开始纷纷向司机打听哪里有超市,因为婴幼儿奶粉几乎是出境游购买清单上的"标准配置"。应游客们的强烈要求,司机在去酒店的路上便直接绕到当地一家大超市。十分钟后,超市货架上的十几桶奶粉被一扫而空。
王女士说,"每个人都急匆匆的,走路快,挑东西快,刷卡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亦对此也说,外国人可能会在沙滩上躺一个礼拜,但中国人不会。
欧洲旅行委员会在一份研究中估计,不少中国游客会把超过三分之一的旅游预算用在购物上,宁肯把吃和住的钱节省下来买奢侈品。
在这个阶段,中国游客向往欧洲式的富足,但对奢华的旅店和铺张的食物并不感兴趣。也有国外旅行社尝试过给中国游客不同的旅游感受,在巴黎提供海鲜,在德国提供黑森林火腿。但很多中国游客只尝了一次,就不愿吃了。一位旅行社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许多人宁愿呆在酒店吃面条"。
很多中国男性游客也会给妻子购买商品,不过他们苦恼于不太清楚妻子喜欢什么,常常只能跟着别人一起买。北京捷达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导游张亚帆甚至还遇到这样一幕--有一次他带团的客人买香奈儿的包,一个款式大中小一共买了三个,花费了四五万。他不解地询问时,那位先生回答说:"我不太确定我老婆喜欢哪一种,所以我就把三个都买回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